第35章35(1 / 2)

杨清琳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的说:“不瞒您说,有位蓬莱仙岛的仙长,曾经托梦于学生。”

“怪力乱神之说,纯属无稽之谈。”杨涟根本就不信。

但是,杨清琳一口咬死了,乃是仙长托梦。

这种事情,杨清琳无论推到任何人的身上,都会露出破绽。

唯独,借口仙长托梦,才能自圆其说。

反正吧,不管杨涟信不信,事实俱在,杨清琳没说半句假话。

杨涟深深的看了眼杨清琳,犹豫了一下,又问他:“熊经略督辽,你怎么看?”

杨清琳叹息道:“若是熊经略掌握了真正的辽东实权,辽事不过芥藓之疾。只可惜,熊经略是楚党啊!”

杨涟一时语塞,完全无力反驳杨清琳的质问。

因为,辽东巡抚王化贞是当今首辅叶向高的学生,乃是妥妥的东林党人。所以,朝中的东林党人,都不希望复任辽东经略的熊廷弼能够干成大事。

熊廷弼和王化贞,关系十分紧张,可谓是剑拔弩张。偏偏,辽东的兵权又都掌握在辽东巡抚王化贞的手心里。

王化贞居然异想天开的打算主动进攻辽虏,后果自然是异常严重的再次惨败了。

见杨涟没再说话了,杨清琳拱手长揖,告辞而去。

实话说,东林党和阉党的权力之争,杨清琳完全没有兴趣掺和进去。

今天,杨清琳把辽东的局势,掰开了,揉碎了,其实是想告诉杨涟,只要不瞎折腾,稳稳的经营他所说的那几个岛,四面受敌的建奴,必不敢轻举妄动。

只要这些岛屿牢牢的掌握在大明的手心里,就等于是用无形的笼子,把建奴罩在了辽东一隅。

历史上的皇太极,在没有降服朝鲜,除掉毛文龙之前,就不敢主动进攻山海关,以免腹背受敌,首尾不能相顾。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杨清琳站在后世诸多明粉的肩膀上,对于辽东局势,看得异常之清楚。

不管是熊廷弼,还是后来的孙承宗,步步为营,以守为主的计划,确有其合理性。

但是,甘蔗没有两头甜。不管是熊廷弼的三方布置策,还是孙承宗的重建宁锦防线,都要持续性的花钱如流水。

因为辽事,加征的各种苛捐杂税,最终都落到了自耕农的头上。

民不聊生之下,让李自成顺势揭杆而起,最终灭亡了大明。

回去的路上,张霆有些担忧的说:“你把杨师驳得哑口无言,甚是不妥啊!”

杨清琳淡然一笑,说:“三人行,必有吾师也。杨师精于登第之学,拙于谋划军事,吾这个弟子,理应补其短。”

张霆觉得杨清琳的这话,说的很有些狂了,便诚恳的劝道:“即使是纸上谈兵,也不应让杨师下不来台。”

杨清琳当然明白,张霆纯粹是为了他好,这才苦苦相劝。

“哥哥,小弟知道错了,再不如此的莽撞了。”杨清琳虚心的接受了意见,张霆心里很高兴。

回去之后,杨清琳坐在书桌前,凝神细想了和杨涟的纸上谈兵。

杨清琳的战略构想,今天基本上都说完了。

说白了,就是在固守山海关的前提下,占据辽东沿海的几大岛屿,并以岛屿为跳板,第一时间收复金州卫,这就可以极大的威胁建奴的腹地安全了。

只要在这些岛屿上,大量的囤积粮草和兵马,就可以起到毛文龙在皮岛上的作用,就能够极大的牵制建奴的南下决心。

该说的都说了。

杨清琳没有说的是,从盖州卫境内的辽河入海口,溯河北上,甚至可以经过辽阳境内,直达沈阳北边的铁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