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养殖场的现况75(1 / 2)

周书俊跟着廖志祥去养殖场了。

而林家这边,林国进跟林正阳去牲畜棚观看了里面的奶水牛,听着儿子的讲解,频频点头。

等看完牛后,儿媳妇李素华适时的端来了一碗牛奶,让他也品尝。

林国进接过牛奶,直接喝了一大口,细细品尝后,他觉得味道不错,香味浓郁,紧接着,他一口气将碗中的牛奶全部喝完,意犹未尽。

喝完牛奶后,林国进从陆淑英那里接过给他留的午饭,然后来到大堂,举着碗一边吃一边听林正阳和陈海光对奶水牛的讨论。

陈海光之所以会跟随牛一同前来,原因就在于他从周书俊那里知道,林正阳对于奶水牛的未来发展趋势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

尤其当他听到林正阳跟周书俊说,如果要推动奶水牛产业的向前迈进,那么就必须同步拓展水牛奶相关产业,二者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时,对此他陈海光是深以为然。

带着跟林正阳探讨的目的,陈海光开口问道:“正阳同志,你说奶水牛必须要与牛奶产业共同发展,我是认同的,感觉也很简单易行,但以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特别是在南方地区,牛奶产业几乎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南方人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想要把牛奶卖出去很难,这样我们基本不可能以此来推广奶水牛养殖!”

面对陈海光的疑问,林正阳镇定自若地回应道:“确实如你说的,咱们南方人虽然没有喝牛奶的习惯,但不代表说咱们讨厌喝牛奶啊!我们也是喜欢的,只是条件不允许买牛奶喝而已。而想要从零开始发展出一个成熟的牛奶产业肯定是困难重重,市场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老百姓的饮食习惯也是要慢慢来的。”

“但也不是没有机会,完全可以另辟蹊径,从牛奶制成品着手突破,比如大家都喜爱的大白兔奶糖、黄油、奶油、以及奶粉等等,这都是可以入手的。”

“像我之所以决定养奶水牛,就是知道用牛奶来制作成牛奶冰棍,会受欢迎,以此挣到钱。”

陈海光听到林正阳的话,觉得有点意思,他这个另辟蹊径从牛奶制成品入手以及他想要卖牛奶冰棍的想法,给他眼前一亮。

林正阳继续说道:“其实只要农户们看到养奶水牛能够挣钱,他们自然会跟着一起养。”

陈海光点点头,林正阳的话给他很大的启发,毕竟奶水牛不耕田,它产的牛奶卖不出去,当然不会被接收了。

别看林正阳现在还能回答陈海光的疑问,其实他脑海里的墨水不多了,心里有点慌。

毕竟本质上他就是个普通人,并不是一个专业的农业专家或经济学者所掌握关于奶水牛产业的知识都是通过上辈子刷短视频了解到的。

……

而这一边,周书俊紧跟着廖志祥的脚步,一同走进了养殖场。

远远望去,周书俊见到许多猪舍都焕然一新,显然是经过了一番精心修砌。

看到周书俊一脸疑惑的样子,廖志向他解释道:“咱们村里不是有个砖瓦厂嘛,他们烧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砖瓦,虽然无法用于建房,但用来修补这些猪舍却是绰绰有余呢!”

一路走来,不时有养殖场的员工热情地与周书俊打招呼,那一刻,他感觉自己重新回了一个月前的样子,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进入猪舍后,周书俊开始查看小猪崽的生长情况。

此时小猪崽们已经长大了不少,而原来的猪舍空间有限,已经无法容纳日益成长的小家伙们,所以养殖场开始对它们进行分栏饲养,猪舍也空旷不少。

周书俊关切地询问廖志祥:“目前猪崽的体重大概有多少啊?”

廖志祥微笑着回答道:“我们有称过,平均下来每头大约 40斤左右。”

听到这个数字,周书俊满意地点点头,“嗯,40斤属于正常范围值,看起来我们调配的猪食配方还是挺有效果的嘛。”

廖志祥听周书俊给予肯定,脸上不禁露出欣喜的笑容。

当他们踏入猪食仓库的时候,眼前的景象让他不禁感到诧异,原本应该摆放着一袋袋饲料的地方,现在却被一个个大缸所取代。

“咦,你们怎么会想到用缸来装饲料呢?这样既不会受潮,又可以避免老鼠偷吃,不错的选择!”周书俊惊讶地说道。

廖志祥笑着回答说:“这个主意呀,是正阳想出来的,他听别人说起公社的大缸厂里有一批滞销的大缸,尺寸刚好适合装饲料,而且价格也挺实惠,所以我们就把它们买回来了。”

养殖场走了一圈之后,周书俊心里有一丝疑惑,他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廖志祥问道:“廖厂长,我怎么感觉养殖场里沤肥坑里的猪粪好像少了很多啊?” 听到周书俊的问题,廖志祥点了点头,解释道:“嗯,确实是这样的情况,这沤制后的粪便毕竟可以当肥料嘛!正阳就提议,让我们将这些肥料拿出去卖,正好我们县的华侨农场出了价, 5块钱每吨干粪。目前来说,这也是我们养殖场唯一的经济来源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