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养奶水牛68(1 / 2)

整个四月里,陆村如往常平静,所有的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砖瓦厂一直在忙碌着完成水泥厂的订单,在对炉窑进行一番改造后,烧制出来了一批砖块,然后在四月底运往了水泥厂。

陆村运输的交通工具只有牛车,为了运送这一批砖瓦,砖瓦厂向县农机站租了手扶拖拉机。

而养殖场这边也发展的很好,廖志祥把长白猪饲养得很好,没有一只猪崽夭折。

同时也因为砖瓦厂那边能有了收入,养殖场的员工们也不怕年底收不到工钱了。

林正阳通过摆摊,在四月底时攒下了1000块钱,他一直心心念念的计划终于提上日程。

……

劳动节的前一天,家人们刚吃完晚饭,阿妈和素华在收拾碗筷,阿爸点了另一盏煤油灯到一旁陆续工作。

林正阳这时搬了张凳子坐到阿爸边上。

林国进看了一眼坐过来的儿子后陆续手头上的工作。

“怎么?又是有什么事情想要和我商量吗?”林国进连头都没有抬一下,便如此说道。

果真是知子莫若父啊,林正阳这点小心思一下子就被他给猜透了。

既然父亲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想法,那林正阳也就不再拐弯抹角,而是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阿爸,我确实是有事想跟你商量,其实我一直对咱们公社里那个废弃的养牛场挺感兴趣的,所以我想把它给承包下来!”

所谓承包,简单来说就是农民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从集体经济组织那里(通常是村子或小组)承揽下土地以及其他各类生产资料还有相应生产任务的一种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

事实上,早在此前,林正阳就已经盯上了公社里的那个早已荒废多时的养牛场。

“你想养牛啊?”林国进听到这句话之后,缓缓地抬起了头,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和疑惑,他看着儿子问道。

“对,不过我想养的牛可不是那种普通的耕牛!”林正阳说道。

林国进听得越发糊涂了,心里暗自琢磨:难道还有什么特别的牛种不成?

紧接着,林正阳又补充说道道:“我要养奶水牛!”

“奶水牛?”林国进瞪大眼睛,脸上写满了问号,都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词,心里想着,水牛就水牛,怎么还有奶水牛,难道跟长白猪一样是外国品种?

林正阳知道阿爸肯定会疑惑,就开始解释道:“奶水牛其实就是我们本地的水牛和印度摩拉水牛,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杂交的后代,但它并不作为耕牛使用,而是以产奶为主要的。”

林国进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什么摩拉,什么拉菲,然后又是杂交什么的,但后面一句他理解了。

“你要养奶水牛就是为了产奶?”

“是啊,阿爸,这水牛奶可是个好东西,可以用来卖钱。”林正阳说道。

林正阳想要做的,就是后世他们省在农村大力推广的“养牛为产奶,育牛为卖肉”。

养牛不是为了来耕田,而是育胎产奶,卖育好的牛仔出产牛肉。

不过这个农业模式放在后世在推广时都遇到了很多困难,农民很难接受这种观念。

所以林正阳也不确定阿爸会不会支持,毕竟这个模式太过于超前,也是困难重重。

他们省的养牛的条件非常好,草多、水光热条件好,甘蔗秸秆饲料多,品改早、品种多和技术尖。

后世就是利用这个模式,他们省的水牛产业在亚洲乃至世界都是说一数二的,总产值超过300亿。

而在农村的普通农户家里采用散养模式,都不用付什么饲料成本,效益就很可观,平均每头牛饲养一个月就可以通过出售牛奶收入1000元。

所以这么一条致富路径,林正阳当然不能放过了。

听完儿子的话后,林国进满脸狐疑地看着林正阳,开口问道:“你会养牛吗?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

面对父亲的疑问,林正阳表现得非常自信,点点头说道:“阿爸,你就放心吧!虽然我自己没有太多经验,但我已经请周技术员帮忙咨询了,自己也收集了很多资料,绝对没问题!” 其实,早在今年清明节过后不久,周书俊便给林正阳寄来了一封信以及一些资料。那些资料都是关于养牛方面的一些关键信息和技术要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