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熟悉的同学们(1 / 2)

教室里还是那样,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同学。大家都忙着学习,做题,回到座位上的萧敬山并没有受到特别的关注。也就是同桌及周围的几个人,小声交流了几句。同桌还把上周章诸布置的作业交给了他。这就是昏迷在考场后,来自同学们最好的支持了。

而萧敬山首要的任务,还不是做题,他得从头开始做复习呀。现时代的高考,先选科,语数外必考之外再加几门副课。但九十年代的高考,大文大理模式,可向来都是先报志愿再参加高考的。

萧敬山学的是理科,理科的学习科目包括语数外物化生。1991年开始高中会考改革,三年后的1994年,实行新的就是高考模式。即语数外各一百五十分这就是四百五十分了。再加上物理和化学,高考的这五门课一共总分是七百五十分。对于文科来说,就是语数外之外再加历史和政治。

而萧敬山今年参加的高考,还是老高考,理科考六门。他平时的考试成绩,在二中排位一百名以内,面临的局面就是发挥好能考本科,发挥不好就走专科。所以,他的学习压力,其实相当大。毕竟,能考个本科,可真是一步到位了。

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呀,想想就要头大。毕竟,离着七月份开始的高考,满打满算,也才五十天左右。语数外各六本课本,物理化学是各四本,还有生物,还有习题。这个学习任务,萧敬山认为,难度堪比登天了。

但再难,咬牙也得上。农村的娃早当家。尤其是九十年代的农村,穷困几乎明晃晃的写在农村人的脸上。

升学就是唯一出路。那就拼呗。反正已经努力过一回,重回十八岁,重新活一回,潇洒走一回,总得要先努力一回。

然后,萧敬山就觉得,怎么有点点怀疑人生了?莫非自己是前世没有开窍的天才?怎么这些课程都没有一点点难度呀?只是稍稍一翻,竟然就已经前后贯通,了然于胸。可真是七窍通了三对半,全通透呀。

提笔做题,有如神助。放笔读书,一目十行,过目难忘。萧敬山觉得,自己一下午的努力,顶得上以前突突突干废了十几块英特尔i7CPU的工作量。

所以同桌就用那不可思议的眼神一直盯着他,一直盯,一直盯,就像看一个神经病。也是,哗哗哗不停翻书的神经病,高三的毕业狗中不要太少见。

萧敬山毕竟才在考场里昏厥过,现在的这种表现,分明是看不进书,学不进习,连做练习题也难以静下心来去做,只有急躁的乱翻书。萧敬山可别是脑神经真出了什么问题才好。

到最后,不只是同桌,班里从几个人到一小半人,都时不时的转过头去看他一眼。无他,表现太出格,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待遇。问题是,萧敬山还十分的专注,完全没发现班里气氛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

好在,很快下课了,得吃晚饭了。萧敬山充耳不闻,继续翻书。同桌忍无可忍,拿起笔戳了他一下。

萧敬山茫然,啥事?没事你戳我干啥?

“要吃晚饭了,二十分钟的时间,还不快点走可就赶不上晚自习了。”

同桌哪敢刺激他,借着吃晚饭的事来提醒他。

“我不饿,不吃了。晚上下了自习再说,反正宿舍里有。”

宿舍里当然有吃的,不只是方便面,还有煎饼等干粮。鲁丘地区的山区,哪个学生回家一趟,不背着几十上百张煎饼回来?少数几个直接吃食堂的,那都是妥妥的富家子弟。农村人家的孩子,向来是煎饼吃一半时间,餐厅里再吃一半时间,一个月就过去了。

如此循环轮回。不然,只吃餐厅,没那么多农村学生吃得起。没办法,穷哇。穷人有穷人的活法。那个年代,穷人家的学生,都是这样过来的。所以刚返校的时候,也是物资最丰富的时候。去不去餐厅吃,根本不是问题,宿舍里一切都能解决。水,饭,菜,应有尽有。

同桌张了张嘴,还是没有说。说啥?说人家无故乱翻书?拜托,现在又不是我大清。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杀……杀你个毛,现在是新社会。

萧敬山翻书那就翻呗。反正翻书的动静又不大,只是速度快了些。而且还很有节奏章法,一门门,一课课,从第一册开始,到第六册结束。换一门课,再从第一册开始,一直翻到最后……

翻就翻吧。可怜的娃,翻够了书,也就回归正常了。只希望晚自习老师来公布二次模考成绩的时候,他的成绩不至于太拉垮。要是太拉垮了,再刺激一下,谁知道萧敬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呢?

萧敬山却全无自觉。翻,我翻,我翻翻翻……

不论怎么翻,翻课本也好,翻复习资料也罢,都太简单,几乎没有难度。逆天开挂了?

既然太简单,翻也翻完了。那么从后往前走,我开始做题总不会还觉得简单吧?咦,穿越回十八岁,要就这样子的高三,也不是太难么。

哈哈,哈哈,哈哈哈。吃饭回来的同桌,看到萧敬山翻开复习题书,从最后的一页上写了没多久,做了也没几道题,就突然抬起头来大笑三声。

不由得心中一抽,要遭,萧敬山的神经病犯了!我是不是给他两巴掌,拍醒他呢?

恰在这个时候,章诸迈步进入教室。见有人教室里狂笑,本来横眉怒目,想要发作,见是萧敬山,鼻孔里哼了一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