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父母心(2 / 2)

娘不乐意了。凡事都讲彩头,口彩也是彩头。高考之前说没着落的话,娘听着就不高兴。有些话,就怕一语成谶。

爹板着脸不再搭腔,使劲抽了几下手,却没有抽回去。

“你能,你自己就能打谱了。哼。复读复读,家里可没钱给你盖房子。”

“不盖就不盖么。再说,谁说一定要复读的呀。我就是那么一说。爹,娘,找对象总要你情我愿吧!怎么您非要逼着我娶王娟呢?”

“不盖屋,没屋头,农村人哪里讨媳妇,谁家女娃会跟你?人家王娟可不在乎这个。”

得,又绕回来了。但,爹虽然武断,心里还真是为了他好。该怎样让老人打消执念呢?

回想前世,虽然他和王娟的定亲闹剧最后得以分手,但绝不是和平分手。一场两败俱伤的结果影响了他也影响了王娟。王娟最后远嫁河南不排除有此事的影响。而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一辈子磕磕绊绊。农村就这样,得罪了人,往往是一辈子的心结。

所以,他必须既要老人打消现在给他订婚的念头,又不能伤害到王娟的面子。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农村人脸面看得最重要。而为了那张面子,又做出来多少没有面子的事,简直数不胜数。

萧家弟兄四个。大哥二哥已经都已经成亲分家单过了。四弟萧敬涛读小中专。父母年岁也不太老,四五十岁,算起来其实是农村顶好顶好的人家。而弟兄四个在父亲眼里,确实是自己处境目前最困难。考不上大学只有一张高中毕业证又不能安排工作,所以在老人们看来,就是悬在半空中,空落落的没有依仗呢。

家里给大哥和二哥盖房子娶媳妇已经是使尽全力。小弟萧敬涛比萧敬山还小两岁,目前在读小中专。毕业后就分配工作,身份也是干部。算是四兄弟里第一个跳出农门的。农村人读了小中专,用农村人话说,那就是正经的国家干部,有国家养着呢。

只有老三萧敬山,看着好像是读了个高中。考不上大学的回家务农,还不忙活了一场空?

在普遍十六七岁就定亲成风的农村,十九二十来岁回乡务农,有什么出息?高不成低不就,找媳妇都难。自带一套房的王娟,又在市里的厂子找到工作,在父母的心中,可不就是一个能屙金蛋的小母鸡?

即使萧敬山还有两个月就面临着高考,相比起娶媳妇来说,高考必须靠后啊。

前世他们就是这样操作的,可计划不如变化快,爹娘都没有想到,萧敬山竟然考上了大学本科,小山村里飞出金凤凰了。于是,老两口抓瞎了,坐洋蜡了。这下可耽误老三咯。

老爷子的观念太顽固,扭转有点难。既然定亲之举是因担心自己落榜找媳妇难而引起的,又加上王娟的条件又实在“诱人”。那么对症下药找病根,只有着落在萧敬山铁定能考上大学了。

其实,萧敬山虽然嘴里说大学必上之类的言词,心中却着实没底。毕竟历史上他能考大学是因为三年高中苦读。现在他可就纯粹凭着一张嘴了。三十年后的灵魂啊,不只是已经开始变老,而且学过的知识早都遗忘到爪洼国去了。

俩月之内登顶大学,不是一般的难。难,也得先打消父母的念头才好。

爹即使是心里动摇,脸上却从来不会表露出多余的表情。再见年轻版父母造成萧敬山流下来感动的泪水,在爹娘眼里无非是孩子急哭了的表现。扪心自问的想想,好像不管孩子想法似乎有点太急切了。不为别的,要是以后小两口闹起矛盾来,就有点不大好办。

也罢,无非赔张老脸,日后提着两瓶白酒一封红糖亲自上门便是。定亲改相亲,不也是为了孩子好吗?

老爹吭吭哧哧,把这意思跟萧敬山一说,萧敬山乐了,有门。而估摸估摸时间,二儿媳应该也办妥了。于是老爷子抽开手一挥:“你先歇着,睡一觉吧。我和你娘走一遭去。”

啊?这是老将出马了?萧敬山感激涕零,父母毕竟还是父母,总是爱惜自己孩子的。高高兴兴的往床上一躺,爹拉着娘离开了。

关门的时候老爹关了又关,萧敬山也没有多想。其实他自从醒来到现在,又是惊喜于重活了,又是满城里乱逛,又是遇到张元敏满心欢喜,又是跑回老家,费尽心力,也确实累了。躺下不多久,就睡着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惊喜还在后面等着他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