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包衣奴才90(1 / 1)

清朝影视剧里面,逃不过一个词语,那就是包衣,那么问题来了,包衣究竟是什么意思,想必大家对这个词语比较陌生。

包衣,在满语中被称为“包衣阿哈”,翻译过来汉语的话就是家奴的意思,因此包衣也被称作包衣奴才。

从这个名字上来看,大家就能猜到包衣的出身是比较卑微的。

在奴隶社会中,包衣就相当于奴隶主与奴隶之间从属关系,没什么两样,不过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包衣奴才的身份只是针对他的主子而言,也就是说,与包衣其外的社会关系毫无关联。

这一点大家就要分辨出来,也就是说包衣奴才只是人家主人的奴才,换个人敢这么叫,早就大耳巴子上脸了。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索额图和纳兰明珠都是两黄旗出来的,这两个人即便己经官居宰相,从君臣来说,这两个人是康熙的臣子,从八旗制度来说,这两个人都是康熙的奴才,因为康熙本人兼任两黄旗旗主。

清宫剧里面,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在所有大臣面对皇帝的时候,满汉大臣称呼自己的方式是不同的,汉族大臣自称臣,满族大臣自称奴才。

奴才和臣这两个称呼,谁尊谁卑,一眼就能看出,但在清朝却恰恰相反,奴才要比臣高贵的多。

清朝规定,满族大臣自称奴才必须西品以上,西品之下必须称臣。

在现存的我们能看到的清朝文献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大臣给皇帝的奏折中,因错用了奴才和臣,结果遭到皇帝的责骂。

博物馆里面,收藏着一份雍正年间湖广总督杨宗仁的请安奏折,杨宗仁在奏折里自称奴才,雍正看后立即给予的指正,他用朱批划去奴才二字,在旁边写了一个臣,还批示称臣得体。

最开始包衣的来源,是比较复杂的,有满人平民因为犯罪沦为奴隶的,还有家庭生活窘迫而将妻子儿女典卖为奴的,还有在战争中被俘虏而成为奴隶的。

包衣的人员构成大多数以满人为主,占到总体的六成,汉人约占三成,此外还有少量的朝鲜人。

包衣世代为奴,凡是包衣奴才所生的子女,他们的身份也只能是成为包衣奴才。他们的生活、婚嫁、居住,都要由主人来安排,从这点也可以看出,包衣的出身确实非常卑微。

虽然包衣的起点很低,但他们跟随的人却很牛,包衣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室和王公贵族提供服务。因此,他们的老大就是皇帝和宗室王爷们。

换句话说,只要包衣跟对人,飞黄腾达那就不是梦。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这就是出身于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的曾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奶妈,曾祖父曹玺是首任江宁织造郎中。

此后六十余年,江宁织造之职一首由曹家子孙担任,江宁织造虽然算不上是封疆大吏,但却是天下第一肥缺。

这都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混出来的相当多,而下三旗的包衣就比较惨了,基本上这辈子都是在宗室里面服务。

图海打察哈尔用的就是北京的包衣奴才们。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