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内阁制度78(1 / 2)

康熙亲政之后,将内三院又改成了内阁

有人可能会问,清朝既然是和明朝制度一样,为什么清朝的皇帝不怕大臣们的权力过大呢?

这是一个学术界如果认真讲,能讲很久的东西,不过我们长话短说,保证大家能够看懂。

制度这种东西,在创造出来的那一刻开始就有它的价值,至少在当时这个制度一定是非常实用的,确保有用才能够留下来。

清朝的内阁制度基本上是延续了明朝的内阁制度,顺便又加入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这一点非常重要。

自己的东西和明朝的东西融合之后,在经历过若干年的实践和演变,最后在雍正年演变成为了军机处!

顺治年的时候,内三院为内阁,同明朝一样的是内阁为正五品,只要是明朝内阁有的,清朝基本都有,像什么大学士头衔,票拟权之类的东西。

总之,清朝秉持着一个认识。

明朝有的,我有,明朝没有的,我还有

我们现在说的内三院是指,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和内弘文院。

从这个职能方面来看的话,内国史院就相当于修史馆,内秘书院则相当于后来的内阁,内弘文院相当于后来的翰林院。

顺治初年的时候,内三院是特别厉害,属于二品衙门,并且还顺带着将翰林院都给收了。

一首到康熙之后才又改了回来。

而之前我们说过的翰林院又从里面单独拿了出来之后成立了别的机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