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松锦大战31(1 / 2)

皇太极具备了持久战的能力之后,开始了一步一个脚印想要拔除关外的城池,然后先抢劫最后围困锦州,同时又在等待着明朝的援军过来救援,最后一举歼灭。

这场战争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明朝蓟辽总督被俘虏,连带着锦州的祖大寿等人也都投降了清军。

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在这个中间还有一个人的存在,这个人发挥的作用非常之大,这个人叫张存仁,我估计许多人没听过这个名字。

崇祯二年,袁崇焕在给崇祯打报告的时候顺带着送上了一份辽东军官的晋升封赏报告,里面有个人就是张存仁。

当时张存仁的职务是督师标营都司,这个督师标营其实就是袁崇焕得亲信部队,换句话说张存仁就是袁崇焕得嫡系,当然了袁崇焕嫡系投降清军的也不少,祖大寿还算是嫡系中的嫡系呢,最后不也投降了。

可问题是,祖大寿自始至终都是袁崇焕得铁杆亲信,而张存仁是突然崛起的,让人非常诧异,同时也可以看出来袁崇焕手底下的人确实是藏龙卧虎。

天启六年的时候,张存仁是一个低级军官,然后就遇到了袁崇焕,升官速度之快堪比坐火箭。

崇祯二年西月,升游击

崇祯二年十一月,升参将

这是比较有意思的事情,袁崇焕这个人也真的可能是眼睛有什么毛病,因为这个张存仁很有可能是后金埋伏在明军里面的奸细。

根据记载来看的话,张存仁投降清军是大凌河之战的时候,然后张存仁投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了皇太极,非常郑重的告诉皇太极祖大寿这个人是假投降的。

我们再说回到松锦之战,明军蓟辽总督洪承畴其实也挺厉害,他认为真的打起来,明军绝对不是清军的对手,即便打也要小范围的进行歼敌,最后通过消耗,等到对方补给跟不上的时候,这场战斗自然就赢了。

有人可能会觉得奇怪,因为一首以来从来都在说明军的后勤压力如何如何大,为什么明军统帅洪承畴会觉得清军补给跟不上呢?

清军看起来是游牧民族,走到哪里吃到哪里,过的那是相当快活,而实际上随着清军的规模越来越大,八旗的不断扩张之下,走到哪里吃到哪里基本上算是解决不了这么多张嘴了,而皇太极之所以打蒙古打朝鲜,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粮食。

而那个时候的东北和我们现在的东北完全不一样,更没有什么北大荒粮仓之类的东西,那个时候的黑龙江和吉林绝大部分地方都是荒凉的很,产粮最多的地方是辽宁。

松锦之战,皇太极是下了本钱和决心的,而洪承畴这个人也确实是厉害,一首在消耗着清军的补给,并且让清军始终在这个地方维持一定的兵力。

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双方再对峙一下,基本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去了,皇太极带着清军回沈阳休整,而洪承畴带着明军继续分散在辽东,明朝估计也还能多撑几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