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不是谁都有机会感受要拿诺贝尔的!24(1 / 2)

实验基地,中心楼三层办公室。

廖振宇搬着一大叠文件夹走进来,他文件夹放在了桌上,轻呼一口气对高洪利说道,“高院士,这些就是实验会议的论文了。”

“电子版已经收录到了会议的论文库。”

“其中几篇优秀的论文可以投稿给学术期刊发表,具体什么期刊还要和论文作者沟通。版费申报流程还和上次一样吗?”

高洪利在意的挥挥手,“照例就行。”

廖振宇轻轻点头,继续问道,“张硕的论文呢?”

“jhep。”

高洪利道,“等计算中心的数据分析工作结束,联合实验分析结果一起发表。”

他说着补充一句,“张硕应该不会反对吧?”

“谁会反对在jhep上发论文?再往上就是s了。”

廖振宇听笑了。

jhep的全称是journal-of-high-energy-physics(《高能物理学杂志》),是欧洲物理学会(eps)旗下的期刊之一,也是高能理论物理领域的顶尖期刊之一。

s指的是《科学》、《自然》以及《细胞》三大期刊。

很多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把《科学》、《自然》以及《细胞》单独分类,在上面发表论文都成为了一种重大荣誉,论文作者所能拿到的奖励也单独设立一个档次。

《高能物理学杂志》是高能物理领域最顶级的期刊之一。

虽然综合影响力赶不上《科学》、《自然》以及《细胞》三大期刊,但只论高能物理领域的影响力却只高不低。

廖振宇继续说道,“我听计算中心那边的人说,程序修正完成了,现在正在用实验数据进行调试。”

“如果一切顺利,很快就能出结果。”

他说着明显有些期待。

实验和模拟的对比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分析手段,最后会分析出什么结果也很令人好奇。

“不要着急。”

高洪利轻抿了口茶水,不急不慢的说道,“其实,重要的并不是结果,重要的是方法。张硕的研究让我们多了一项数据分析手段,能够从全新的角度去把控整个实验。”

“等成果发表出来以后,其他的机构,像是核子组织、费米实验室等等,他们也一定会设计程序,用我们的方法对实验进行分析。”

“这一点很重要。”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实验研究、方向,再包括分析方法,都是借鉴他们的,现在他们要借鉴我们的方法,不就代表学术影响力的提升?”

廖振宇思考着点头,但他对于分析结果还是很期待。

方法重要,结果也很重要啊!

……

计算中心,地下副计算室。

很多人站在大屏幕前,不断讨论着屏幕上增加的点位。

计算中心的研究员们更注重点位增加的速度,点位增加的速度快也就代表了计算速度快、程序运作的效率高。

鲍贺星对刘烨道,“调试进行到现在一直都很流畅,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

“看点位输出情况,整个算法的效率比预想的还要高一些,再过半个小时就能完成计算了。”

刘烨配合着点点头。

他根本不关心效率,重要的是输出结果。

大屏幕的背景是实验的模拟图像,输出的点位多起来以后,就能看出一些和模拟图像的对比情况了。

刘烨走到了张硕的身旁,指着屏幕说道,“现在已经能看到对比情况了,程序分析的准确度怎么样?”

“如果是针对单个点位,也就是单个粒子,还是存在很大偏差的。”张硕解释道,“程序是注重整体的准确性,是整体去和模拟做对比。”

偏差评估体系,会对实验数据进行评估判定。

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单个数据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最终的目的是对于所有的数据进行分析,以整体来对照实验模拟并得出结果。

就像是对于声波的对比,把两个声波放在一起做对比,可以从波形图的频率、振幅等方面看出区别。

如果细化到对比声波传导途径的震动粒子,位置、状态的分析就不可能准确。

研究员们还在讨论着。

他们有的是讨论程序的组成、效率,讨论着如何把里面的评估算法带到其他软件上去应用。

也有人在讨论,如何修改程序使其能够对其他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这次毕竟只是一个小实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