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这根本不可能实现!9(1 / 2)

“快点写报告了!”

“什么?还去餐厅吃饭,时间不够怎么办?今天晚上争取就把报告写完!”

“刘成杰,去打包两份回来!”

“再买杯黑咖啡!”

当张硕确定研究已经完成,罗勇军迫不及待的催促起了报告,表现比张硕激动的多。

罗勇军也确实很激动!

张硕的研究实在是‘太大’了,分析实验数据、分析实验和模拟的偏差,他根本连想都想不到,他全程参与了研究工作,很清楚蕴含的算法逻辑有多精妙、偏差评估体系的含金量有多高。

这是一个能到实验会议‘大出风头’的研究。

明天是各个分区大规模审核报告的日子,中心楼的每一层、每一个房间、每一个会议室,都会有不少人。

到时候,他去交研究报告,先说起自己的组数据报告早早审核通过,再说一下手下博士生的研究……

“有面子!”

罗勇军想的眼睛直发光。

张硕感觉有些无奈,他本来是想暂时轻松一下,实验会议是在三天后进行,报告提前一天交上去也可以。

现在也只能先写好报告了。

张硕对于发布研究成果也很期待,他的期待可不是什么‘出风头’,而是研究成果被肯定,就能得到高能所的重视。

到时候,也许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支持。

等完成了所有的程序代码,还可以申请使用超级计算机,通过大量的运算得到实验和模拟的偏差分析结果。

针对单次实验的偏差分析,和大量粒子对撞实验数据输入到标准模拟程序的结果是不同的。

后者的目的是证明和模拟存在持续偏差,一定程度上,就能证明存在未知的物理现象。

前者只是单次实验,单次实验数据不稳定,无法证明存在未知物理现象,但是,单次实验的偏差分析结果,有时候却非常的直观,也就是存在直接的数据表现。

前世所做的单次实验偏差计算,会有两种非常直观的发现。

一个是固定方向偏差。

固定方向偏差,也就是出现带质量粒子运动轨迹偏向某一侧的现象,就像是受到了单侧力场一样。

这样的偏差往往幅度非常小,但只要出现就会让研究人员知道存在‘未知影响因素’。

第二种是区域性粒子断层。

在粒子对撞逸散范围内一个区域,会出现带质量粒子非常稀少的情况,而其他区域是正常的。

科学界对此做研究,出现了很多的理论解析。

《源点论》也是其中之一。

《源点论》对此的解释是,粒子对撞实验的过程中,粒子携带的电磁能量和其他基础力之间发生了某种关联作用。

后来有学者甚至认为,是电磁能量爆发瞬间转化为了引力,近而影响到了带质量粒子的轨迹。

……

当天,报告还是完成了。

报告并不是论文,对格式没有要求,也不需要写的那么精细。

本次实验是正负粒子对撞机实验基地和国内一些高校合作进行,实验会议录用报告的要求,就只是对研究做个大致介绍,真正的内容则要到会议上去发布讲解。

这也是给博士生一个锻炼的机会。

和粒子对撞实验相关,甚至是,高能物理、量子物理、复杂数据计算挖掘等领域的研究,都可以拿到实验会议上发布,有价值的研究会被高能所收录,还会提供后续发布学术论文的支持。

第二天上午,罗勇军掐着时间去了中心楼。

各区数据组正忙于评审工作。

好多人都来到了中心楼,有的是集中在大会议室里,有的干脆坐在走廊里闲聊。

罗勇军碰到好几个认识的人,他主动停下来打招呼,笑嘻嘻的说起了自己的来意,“我来交报告!研究报告!”

“我们组评审早就过了,昨天就过了。”

“当然快了,我们是b区第一个交的,第二天就交了。刘烨刘主任还说,我们组的分析结果,比同治大学的田桂林组更准确!”

“我来交研究报告!我的学生有个大研究啊,我全程跟着一起做的……”

“乌拉乌拉~~~”

大家都看出罗勇军‘显摆’的意思,罗勇军也知道大家看的出来。但是,他依旧这么做!

罗勇军在一楼停了有半个小时,才意犹未尽的去了二楼找了廖振宇。

廖振宇是高能所‘杰青’级别的研究员,他的小组负责研究论文的收录和评审,他本人也会是实验会议上论文的评审专家。 廖振宇的工作地点是个大办公室。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