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李源教书141(1 / 2)

“子龙,这几日子初去了军营,都做了些什么?”

某日刘备正好看到赵云来左将军府,想起李源也在军营里待了好几天,便开口问道。

“启禀主公,子初先生正教蛮军屯长以上军官识字呢。”

赵云实言相告。

“嗯?他在教蛮人识字?不是,我让他去整顿军纪的啊。”

刘备觉得莫名其妙,让李源去整顿军纪,咋成了教书先生?

“这个......末将愚鲁,子初先生或许另有深意也未尝可知。”

“那孔明怎么说?”

“孔明军师闻知此事,只笑而不答,让末将静观其变。”

“呃,那就这样吧,我且看他几日再说。”

刘备听说李源并不急着整顿军纪,摸不准这家伙到底在想什么。

但既然另一个心腹谋士诸葛亮也没说啥,只是静观其变。

他也只好耐着性子等一段时间,看看李源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此刻油江口大营里蛮军营地,李源正坐在在校场司号台上,教导五百多人识字。

蛮军屯长以上不过三百多人,之所以多出来的一百多人,都是隔壁汉军闻讯过来蹭课的。

这时代识字率太低了,也就家有不菲资产者或许有机会得到教育资源。

若能认识一些文字,不仅将来不至于受到别人蒙蔽,还能凭借准确阅读书写军令文书,在军中更容易得到升迁。

所以当汉军营听说李源在隔壁开课教书,很多底层官兵便趁着自己不当值,溜过来蹭课了。

李源本着一只羊是放,一群羊也是放的原则,统统同意他们进来听课。

汉代启蒙读物是元帝时史游所作的《急就篇》。

该书以七言韵句为主,间以三言、四言句,按文字含义的类别组句,包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和有关自然、社会方面的基本知识。

而且能尽量减少重复字的出现,具有简练、易记和实用的特点。

李源也没有标新立异,使用后世人熟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来代替。

毕竟《三字经》当中有一半内容描写的是汉以后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太难改,放弃。

《百家姓》倒只需要改动开篇第一姓,把“赵”改成“刘”就行了。

不过李源觉得姓氏这玩意太敏感,万一有较真的,非要问自己为啥他的姓排在别人之后,那口舌官司就多了,没来由的得罪人。

李源也把这本读物放弃了。

还有《千字文》,虽说记忆中没有太大忌讳的,但是他只记得开篇几句话,后面早就忘的干干净净了,想拿都拿不出来。

索性便让人找来这时代最普遍的启蒙书《急就篇》凑合着用了。

因为没有笔墨纸砚,他索性让所有人带根筷子,或者折根树枝、竹干代替,直接在地上书写。

“急就奇觚與眾異,羅列諸物名姓字。”

他身后一块巨大的黑漆木板上,李源用石膏做成的大粉笔在上面书写了两行字。

漆器古已有之,不过比较昂贵,只有达官贵族有钱人才能有财力使用。

不过对于李源来说,让人制作一块大黑板还是挺容易的。

李源拎起充电喇叭,打开电源道:“今日就教诸位这十四个字,这上面的意思是本官所教的书本名《急就篇》。这是一本让人打好基础的奇书,罗列了万事万物的名称和人物的姓氏字号。” “此书全文二千零一十六字,明日开始本官每日用一个时辰教诸位三十个字,包括其中书写和释义。一个月后小考,两个月后进行大考核。”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