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新年会议135(1 / 2)

转眼便是除夕。

李源把跟随他来到武陵的别驾刘敏,都尉陈炎,一直住在府中现在担任书曹的学生庞林,以及校尉范疆、张达都叫到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除夕饭。

这些人家小都不在身边,一直跟着他在武陵打拼,隐隐都成了他的嫡系。

旁人不说,范疆、张达这两位原本张飞的部将,因为诸葛亮要留下一部分兵力震慑武陵降兵,所以才让他们两个带本部人马驻守武陵。

张飞喜与士人交往,对待部下将兵极为严苛,动辄打骂。

二人其实心里对驻守武陵还是有些复杂的。

跟着张飞,精神肉体受些折磨,但能获取军功,日后升职拜将,封侯有望。

但是在武陵,军职上基本就到头了。

毕竟地方郡将,即便升两级到了中郎将,也比不上作战部队中的偏、裨将重要,更不要说日后没了封侯希望了。

可是这一年多来,在李源手下,不仅剿灭了众多匪患,累积了不少军功。

还通过剿匪缴获分成,他们两个连同手下两千多将士,各个有了不少身价。

赏赐拿的自己都不相信。

何况随着武陵商贸发展,武陵郡兵每个月都能拿到足额军饷,生活是越来越滋润。

要知道汉代极重武功,从军可不像后面几个朝代那么低贱。

以前北伐匈奴,不仅有正规编制的军队,还有大量自带装备军粮,协同出征的民间百姓子弟。

这些人朝廷可一点都不会承担补给、军饷,全都是自发跟着出征的。

就是因为他们一旦获取战功,授官封爵,钱粮土地赏赐不折不扣非常丰厚。

最好的例子就是卫青,公主府家奴,根本没有资格当兵。

但他就是在公主支持下以奴籍的身份,作为徒附出征匈奴,最后凭借军功升到军人的顶峰,封长平侯,位列大将军之职。

汉末军阀混战,虽说军人的待遇降低到了极点,甚至很多部队连饭都吃不饱。

可规矩就是规矩,一旦所在的势力有钱有粮,足额发放的话,将士们的待遇还是非常优越的。

李源就靠这一手,把武陵所有将士都笼络的服服帖帖,对他忠诚度极高。

毕竟这么多年,刘备的财政情况一直堪忧,捉襟见肘的勉强度日。

所以才得了个孤穷刘备之名。

但是李源到了武陵,却从未出现过财政吃紧的情况。

仓库里几千吨铜锭给了李源足够的底气,只要找到合适方法洗出来,足够武陵所有官吏将士躺在床上吃几十年的。

何况在他改良耕种方式,大力开展商贸,使得武陵很短的时间内汇集了海量钱粮。

在这么富裕的地区当兵吃粮,范疆、张达的心理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改变。

跟着太守李源,不仅有军功,还能发财,他们的选择自然显而易见的。

于是便听话的很,死心塌地效忠李源了。

热热闹闹的除夕宴后,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五,这五日是传统的封衙休沐日子,也就是汉朝法定节假日。

初一初二各自在家中与家人团聚。

初三开始下属向上官投贴拜年。

直到初六起开衙点卯理事。

李源照例叫来郡府所有文武属吏,分配新一年的工作。

因为开春之前,李源要去公安左将军府报到,这次会议便带着一丝托付郡中政务的意味。

“诸位,主公有令,迁我为左将军府长史,仍兼武陵太守。但本官不能分身两顾,所以开春之前将入左将军府任事,武陵郡事由别驾刘惠中决之。都尉陈炎,书曹庞林,随本官前往公安,其余诸位各司其职,凡有不决之事,可遣人报我。”

“啊?”

李源此话一出,不吝于平地升起一阵波澜。

心思敏捷者如刘敏、庞林,顿时嗅到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味道。

左将军府长史,秩千石,比武陵太守这个秩比两千石官位还要低一级。 但这是军队中的文职,处理的全是军务,可以说刘备手下部队中除了领兵作战,其余所有事务都要经过长史之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