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不忘你父子建言之功!38(1 / 2)

左将军府灯火通明。

酒宴结束,李源功成身退,心安理得的回家睡觉。

但是刘备却不敢休息,留下诸葛亮、四大从事中郎,以及关羽、张飞、赵云几个心腹将领连夜商议军事部署。

诸葛亮精神抖擞,指着一面大大的山川地理图侃侃而谈。

“主公,孙仲谋招募山越兵一万,从建邺出发,已至濡须口。待曹军兵败,便渡江北上攻取合肥,剑指扬州寿春。

周公瑾与我相约合兵取南郡,主公得公安,彼得江陵,以二城辎重补充后勤,北上攻取襄阳。荆州既定,周公瑾许诺襄阳、江陵以西荆州疆域归主公,共分荆州。”

刘备眉头微皱:“那荆南四郡呢?”

“亮在建邺时,孙仲谋曾言,长沙乃其先父文台公起兵之地,希望主公不要染指,其余三郡任我军取之。若事有不谐,便换他们来取。”

刘备点点头:“孙文台当年治理长沙多年,仲谋此言倒不过分,与他无妨。襄阳、江陵以西上庸、西城两郡,半个南郡加上零陵、武陵、桂阳三郡,还有现在的江夏郡,我们分得六郡半。唔,足够了,多了也消化不了。”

关羽符合道:“这应该多亏了孔明多方周旋的结果。届时大哥只要坐镇公安经营数年,以六郡半之力可得十万大军。南北两路发兵,益州可得矣。”

当初隆中对的时候,诸葛亮极力劝说刘备伺机反客为主拿下整个荆州。

虽然对刘备来说极有诱惑力,但刘备还是拒绝了。

说实话,诸葛亮还没成长到蜀汉丞相时的高度,政治眼光远没有刘备深远。

这么多年来,刘备深知自己优劣。

他没有曹操家世人脉,中原看好他的人不多,所以才一败再败,最后只能托庇刘表。

江东地理位置优越,孙氏父子三代耕耘,有深厚的政治基础。

他一无所有,只能占一个人和的优势,仁德的名声才是他最好的保护色,使得世人对他还有一丝好感。

也使得曹操、刘表,乃至孙权有所顾虑,不敢动手除掉他。

有时候刘备扪心自问,还是庆幸不已。

他与当初吕布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带着一帮兄弟在夹缝中生存,在各个势力当中反复跳转,就为了能够有一块安生之地。

甚至论武力,论战绩,他还比不过吕布。

但他有一点自始至终做的很好,就是他时时刻刻没忘记老祖宗刘邦是如何成功的,就是紧守仁义这个底线。

对别人,对手下都能做到谦逊、仁厚,推心置腹。

所以曹操能够毫无顾忌的杀了吕布,却无论谁劝他,都没有杀了刘备。

刘备认为仁义才是他立身之本。

不管他多么垂涎荆州,就算刘表死后,刘琮名不正言不顺的继承荆州牧大位,他也没有动作。

尽管刘琮很快表明要投降曹操,把刘备置于险地,他还是没有动作取而代之。

就是考虑到自己仁义的名声。

若是这个名声都坏了,他还有什么资格去和曹操、孙权争?

正因为如此,孙权才会拉拢他,与他共抗曹操,甚至最后分给他半个荆州。

这是他应得的,拿的心安理得,拿的无可厚非,拿的不满曹操的荆州人都会投奔他。

毕竟江东和荆州是世仇,而他在对待刘表父子的态度上,在荆州这么多年名声经营上,已经远远超过孙权。

战后荆州人从心理上只会偏向他刘备,而不是孙权。

就算孙权拿走了半个荆州,又有什么用。

人才、人口,才是最大的财富啊。

刘备这么多年的经营,如今到了最后获取果实的时候了。

隆中对,第一步即将完成,刘备兴奋的根本睡不着觉。

“云长,你的一万水军明日出发,于赤壁以西五十里下锚。一旦曹军水寨火起,便直扑北岸。休要与曹军缠斗,向西拿下乌林,然后弃舟登岸占据华容。若是南郡空虚,先拿公安再下江陵。”

“诺!末将听令!”

关羽昂首领命,他知道大哥这是将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了自己。 他手下这一万人任务非常重,乌林、华容、公安、江陵仅仅是第一步,最主要的是以这几个地方为跳板,拿下荆州西北部上庸、西城两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