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1 / 2)

后世学者,关于这一战的解读有很多:

有学者认为,这是桃源三剑客(注)的第一次内战,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但很快又有学者翻阅资料,从野史中觅得蛛丝马迹,经过仔细解读与严谨论证后,指出:

桃源三剑客(注)第一次内战,应当是潭水边烤鱼时的那一战,出自《一串烤鱼引发的惨案》那一节。

即被一笔带过的,余不染痛打兰君子的那段文字。

但这个说法,让那位很不开心,他痛斥道:

野史就是野史,不一定野,但是肯定足够史!

显然,那位坚决不承认有这段过往。

又有学者指出,若无这一战,那桃源三剑客(注),或许就可以正式更名为,桃源四剑客。

从此就不必整日,带着那个莫名其妙的(注)字。

然而很快有学者反驳,指出:

很多事情看似是偶然,实则是必然。

就像桃源三剑客(注),若无这一战,往后注定会发生的那些事,也会间接促成桃源三剑客(注)的形成,它是历史的必然。

当然,像这类乱七八糟的解读非常多。

有人说,这象征着当时竹族使节与陋室宗,外来势力与本土势力的隐隐对碰,暗中交锋……

甚至延申到,若无这一战,那多年以后,某某之变就不会发生,某某之战就可以避免……

这些乌烟瘴气的说法,令那位非常生气!

明明是他一手拱火,挑起来的争斗,他作为始作俑者,只是想看个乐子而已,哪来这么多狗屁不通的解读。

他怒道:

“我看不如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于是,最新一版的史书教材,很快进行更正,写道:

“桃源三剑客(注)第一次正式公开论剑,余不染与竹青叶惊天一战,表达了兰君子的思乡之情!”

修订版真的很严谨,连那个愤怒的感叹号,都不忘标注上。

……

……

高台上,余不染将坐在地上的竹青叶一把拉起。

余不染浑身是血,阳光落在他的身上,闪耀着鲜红色的光泽。

竹青叶的脸上,仍有些惊惧和茫然。

但伴随着二人那相视一笑后,一切,终于落幕。

台下,苟君子看着这一幕,不知为何,平日里那张嬉笑怒骂尽显于色的脸上,忽然变得无比平静。

有风渐起,苟君子的眼睛突然有些微涩。

这一幕似乎有些熟悉。

……

……

那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

那时候,兰君子还是一个剑都拿不稳的孩子。

深山幽谷中,漫山开遍兰花。

微风拂过,花香淡雅,心旷神怡。

有一位和蔼慈祥的老人,端坐在地上,整日笑呵呵的,看着他练剑。

“老祖,我累了……”

“老祖,您陪我玩吧,我不想学剑了……”

幼时的兰君子,气鼓鼓地一屁股坐到地上,开始撒泼耍赖。

老人慈爱地看着这一幕,没有说话,只是伸出手来。

他的下身似乎不能动,只能尽力向前倾斜身体。

就在老人颤抖的手,将要碰到兰君子的时候——

一只纤瘦的手臂,勾在了苟君子的脖子上。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