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敌友之间78(1 / 2)

不管最终史书上会如何记载,以杨彪为首的反袁隗联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而在胜利之后,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分赃了。

得到最大好处的人是刘虞,虽然他和这一次的废立没有任何的关系,但是为了显示自己废立的正当性,幽州牧兼太尉的刘虞成为了大司马。

虽然对于刘虞来说,太尉和大司马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作为幽州牧的他并没有回朝中任职的打算,但是依然可以称得上是人在家中坐,馅饼天上来了,没有干活,没有风险,白得好处。

杨彪成为了司空,他并没有袁隗那样的强势,他将以司空的身份统领整个朝政。

王允成为了司徒,地位并不在杨彪之下,可以这么说整个朝廷的朝政由着两个人自己商量着来。

黄琬迁任太尉,进封阳泉乡侯,同时荀爽、韩融、陈纪、蔡邕等人入朝为官,过去被袁隗压制的人物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

董仲颖的凉州刺史没有变,同时又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侯,杨彪甚至作出了承诺,等过一阵子之后,他将想办法让董仲颖进大将军。吕布则因为自己的“优良表现”成为了中郎将,封都亭侯。

分置雍州的提案自然没有通过,在董仲颖没有想清楚如何处理雍州的问题前,这个提案永远被搁置,至少杨彪是这样承诺的。

“汝为何进,我为袁隗。”在这一次“分赃”之后,杨彪请人写了一张纸条给了董仲颖,对双方的权力进行了划分。

过去何进的权力可以度让给董仲颖,而袁隗的权力则被杨彪等人瓜分,这样的提议在李儒的眼中是非常公平的。

但是随着杨彪做了一件事情之后,李儒对于杨彪的感官一下子变得很差了,那就是杨彪选拔大量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本来可以收编的何进部曲少了一大半,袁绍等人弃官而走的时候拉走了大量的军队,只有少数的部曲被董仲颖收编。

对于袁隗也没有过多的逼迫,反而积极和他达成妥协。

“我们成为了杨彪的敌人!杨彪在对付我们。”李肃有些愤怒的说道,在分赃之后,过去的关系立刻就破裂了,杨彪在不停的给董仲颖下绊子。

“这是自然的,过去袁隗和何进在大事上虽然能够亲密无间,但是在小事上却经常冲突。”李儒说道,“朝廷的权力就这么多,你多分一些,那么他人就少分一些。更何况我们的军队太强势了,杨彪自然要想办法找军队来对付我们。”

对于这件事情李儒却看的很开,这就是权力,没有人会认为自己的手上权力太多的,只会觉得自己手上的权力太小了。指望杨彪对着董仲颖言听计从,那根本是不可能的。

他觉得现在能做的一点是将军队牢牢的抓在手上,而朝廷的事情能抓多少就抓多少。

只是,他觉得自己的恩师对于朝廷的事情又不怎么上心了,除了在杨彪在任命一些人的事情上提出了一些反对建议外,其余的时候,董仲颖在洛阳就是一个混吃等死之辈。 他不明白,为什么韩馥、孔伷、孔融、应劭、张邈这些和董仲颖根本没有任何冲突的名士会引起恩师很大的反感,即使要得罪杨彪,也不想让他们顺利上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