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朝廷的反击24(1 / 2)

边章和韩遂的进军对于朝廷来说如同对于剩女的真话,直接触及到了朝廷的敏感点。

即使黄巾势大的时候,三辅之地也没有受到过这样的威胁。

“梁鹄这个废物,如果不是因为他凉州的局势不会变成这样。”刘宏很是愤怒,作为一个自认为的明君,被别人打上门可是会对他那“伟光正”的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害。

侍中杨琦站了出来说道:“梁孟星是天下知名的书法家,怎么能够他一点小小的过失而去苛责于他。他在凉州的功绩做的非常不错,不少不知学的人被他所教化,边地的羌人也感念他的仁德和博学,在军事上的事情他并不擅长,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失败。”

“凉州的糜烂,梁鹄必须要负很大的责任。”开口的人是中常侍赵忠,刘宏常常说:“赵常侍是我母”,作为一个母亲,这时候赵忠自然要为灵帝出头了。

“现在追究是谁的责任已经没有意义了,而是应该讨论我们该怎么办?”尚书令杨赐说道。

作为弘农杨氏的领头人物,赵忠也不愿意得罪杨赐,况且杨赐的话语说的有道理,现在叛军已经进攻到了三辅之地了,要先解决眼前的问题,再进行内斗。

“我推荐皇甫义真为将,可战贼军!”司空张温说道。作为朝廷目前最强的打手,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需要皇甫嵩出马。

不过他的提议受到了杨赐的反对。

“皇甫义真将凉州的军权委任给了梁孟星,结果梁孟星吃了一个大亏,如果这一次再失败,三辅之地恐怕不为朝廷所得。”杨赐说道。

“如果皇甫义真不可以,杨尚书您认为谁可以担当此重任?”刘宏开口问道。

“朱儁,朱公伟可为将。”杨赐又继续说道,“朱公伟率军讨平黄巾,素与皇甫义真齐名,威声满天下,时人称赞他‘天姿聪亮,钦明神武,策无失谟,征无遗虑’,如其出马必可讨灭贼寇。”

杨赐的话语让赵忠有些疑惑,因为赵忠很清楚的知道,比起朱儁,皇甫嵩和杨家的关系更为的紧密,甚至刚才杨家还为梁鹄开脱,但是这一次,杨赐却没有推荐皇甫嵩而选择了朱儁。

不过杨赐接下来的话语打消了他的疑惑,他说道:“皇甫嵩上一次在凉州黄巾的事情处理失当,这一次如果仍然用他为将,恐怕其心难平,心难平则进退失据。”

杨赐认为皇甫嵩现在肯定会急于立下自己的功勋,而这样的心态很容易给贼军可乘之机。

“张角虽死,但黄巾犹在,贼寇孙夏继韩忠为南阳黄巾首领,西移鄂之精山,拥众数万,正与朱儁对峙,如果临阵换帅,恐有死灰复燃的趋势。”大将军何进说道。

他并不愿意让朱儁顶替皇甫嵩去对付边章等人,一方面孙夏手中的黄巾残党多是张角旧部,是黄巾中的精锐,消灭这些人杜绝了黄巾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临阵换帅容易让这些人逃脱。

另外一方面何进和朱儁的关系不怎么样,一旦朱儁回到三辅之地去对付黄巾,他的官位势必要增加一点,这一点也是何进不愿意看到的。

“行一百而半九十,此时撤换朱儁的确不妥。”何进的话语的确有所道理,在朝堂上没有人愿意再提用朱儁换皇甫嵩的提议了,毕竟剿灭江夏的黄巾也是一件大事情。

“遂高,如果你为将保卫三辅之地如何?”刘宏问道。

“陛下,比起三辅之地,您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贼军多羌人,必多马,如果他们以三辅之地为诱饵,轻骑直攻洛阳,惊扰到陛下,也是我这个大将军的罪过。”何进说道。 他的说法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什么惊扰到陛下,那些贼寇连长安都打不到,他们拿什么来打洛阳,显然何进根本就不想去对付叛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