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夏天微风、调皮的女孩子,还有那群野鸡206(1 / 2)

苏静予哭了好半晌,把陆山河的肩膀衣服都被打湿了,自己也哭累了,这个时候才消停下来。

不过说话的时候整个身体还在抽泣,显然是情绪还没缓过来。

七八月正是野草莓生长的时候。

陆山河从地上摘了一些野草莓,塞进了苏静予的嘴里。

酸甜的汁液一下就窜满了苏静予的整个口腔。

苏静予可能的确是饿了。

不断的咀嚼着,这个时候的情绪才好了许多。

在和苏静予聊天的过程之中,陆山河才明白,为什么这个小丫头放暑假不在家里面看电视吹电风扇,反而是来到了红星公社二大队,搞了半天是江城县一中响应国家号召做三下乡活动。

全国的知青上山下乡的活动结束以后,这种基因却没有从国人的骨子里面消失,而是演变为各种更加科学的下乡活动。

所谓的三下乡活动,就是文化、科技、卫生下乡。

说的更直接一点,就是让城市里面的大学生和高中生或者是高知群体,到农村来帮忙体验生活。

不过持续的时间不像以前知青下乡的时候,要持续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

现在的三下乡,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寒暑假或者是周末。

持续时间比较短,内容也没有那么丰富,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们体验一下生活,不要忘记劳动的本质。

高中生现在也属于知识分子群体,高中毕业之后如果考上高中专或者是大专、本科,那就是干部身份,国家要分配工作的。

所以不少高中学校也把高中生纳入了三下乡的范围,在高一高二寒暑假课程不是很繁忙的时候,都会让学生下乡帮忙。

苏静予所在的江城县一中也把学生们分批送到了江城县下属的各大公社,也就是现在的各大乡镇。

恰好苏静予这个班的学生就分到了红星公社,而苏静予和同时的10多个学生被分到了红星公社的二大队。

他们住在红星公社的老知青宿舍住宿,白天在农场里面干活。

干活的内容也就是给蔬菜除草、给秧田截水、给果树施肥等等。

别看劳动的种类比较少,劳动强度还是比较大,再加上农场吃的肯定比不上城里,睡也睡得不好,所以饿得受不了的学生们,这才组队外出觅食。

好巧不巧,找到了陆山河种的番茄和黄瓜,一不做二不休,全部都给糟蹋了。

“你们就这么笨,出来下乡都不带一些干粮?”

苏静予的家庭条件可不差,苏海生就不提了,在江城县食品工厂任厂长,每个月的工资少说也得一两百块钱。

苏静予的母亲姜荷语的娘家在沪市是非常有实力的,亲戚不仅有高官还有大商人,要比苏海生强了不少。

拿钱给苏静予买一些干粮,应该问题不大。

一说到这件事儿,苏静予就气得不得了。

“761压缩饼干,糖果,还有我妈烙的大饼,过来到农场的时候被老师全部都给没收了,只留了一些糖果给我们。”

陆山河哈哈大笑,但是表示理解。

这个时代的老师还是比较负责的,当然也是比较古板,不像三四十年之后所谓的军训也好体验生活也好,大部分都是走一个形式。

老师也不在乎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得没有得到锻炼,而是在乎学生的身体没有受到伤害,毕竟家长和社会舆论可是不好惹的。 而农场的饭菜也不好,每顿也是一些粗粮馍馍,或者是红薯粥加一些咸菜、凉拌黄瓜什么的,偶尔炒两个鸡蛋,也没有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