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寨主,欲取天下,当在此时(1 / 2)

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三月,京东东路。

登州城外,东南群山。

流水淙淙,雾锁山林,新叶青翠,野花点缀。

太阳稍升,小山谷中炊烟潦散,三两群乱啼的鸟雀儿,绕着谷中的大寨子飞来穿去,摇翅转头的瞬间,却也还盯着下面香气蒸腾的灶屋。

灶屋正前,一群似如蜜蜂的顽童引聚在了一起,嬉笑玩跳。

此时,百步外的聚义堂中,十几个气质各异的汉子也正围聚在一起。

“沧州官兵袭我营寨,劫我盐场,杀我老幼,掠我钱物。”

“各位弟兄,这事该怎地好!”

隔着房舍的木石墙,也能听得见里面虎头寨大寨主朱应辰冷冽的声音。

就在十日前,沧州官兵三百余人,突然袭杀了虎头寨设在沧州的分寨野豹寨,寨众一百余老幼被屠戮,所有财物被劫。

另外野豹寨统辖的沧州三座盐场,也遭到官兵劫掠。

听罢了朱应辰的话,底下虎头寨的众人,却是立即炸开了锅,喧嚣沸顶。

“沧州官衙欺人太甚!欺人太甚!”

“寨主,让俺亲提三百虎狼之兵,打破那沧州城,屠了那鸟州衙!”鲁铁听罢,怒气冲冲,就是要怼着沧州城莽去。

此人乃是虎头寨一员猛将,七尺体高,一柄七十斤的狼牙棒耍得轻盈若棍。

原先乃是在西军老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后因在街上几拳打死了一个欺压妇人的恶霸,被迫脱了差衣,逃窜离去。

几经辗转后,被虎头寨大寨主朱应辰所留。

好酒好肉管够,也就彻底待了下来,成了寨里一员先锋大将。不管是破门伐寨,还是教训那些挡路之辈,也都是如熊似虎。

而他的大寨主,也自不是什么凡俗之辈!

八年前,朱应辰从后世穿越而来,落在了登州一个十七岁的孤匪身上。

无亲无戚,一人搏命在群匪中。

不过仅仅一年后,借着晒盐法和精盐制作之术,朱应辰就摇身一变,成了登州的大私盐头子。

不受监察,不交盐税。

英雄出少年,朱应辰又借着一身神力,啸聚群匪,起了一座虎头寨,称霸登州山林岛海。

盐靠匪势,匪借盐起,风火相助相盛!

不过,登州是天然的好盐场,但不是什么好卖场。

自元丰八年(1085)苏轼上书《乞罢登州榷盐状》,朝廷废除登莱地区的榷盐制度,登州莱州的盐户就能自产自销。

所以,朱应辰在立稳登州后,又立即聚群匪之力,向外贩卖私盐。

一年后,朱应辰的私盐就一路卖到了北京大名府!

胆有多大,路就有多广,又过一年,朱应辰又将私盐贩卖到了两淮江南。

虎头寨从此开始大兴!

“鲁铁,切莫冲动!”

“这沧州府衙不是野猪林,这禁军也不是的那些个喽啰,怎能如此莽撞!”

“再说,官府又岂能随意碰撞!”

瞧着鲁铁碰天斗地的样子,隔着中道对坐着的一位头戴梁头巾,麻布宽衫,七分书生秀才气质的中年人立即严肃地警告道。

这人虽然看起来有些暗弱无力,但一听他的训斥,气势正盛的鲁铁也气焰一消,嘴巴一紧,禁口不敢多言。

中年人名叫范德彦,京东东路青州人,寒门子弟,科举考试屡次不中。

后因家中良田被恶吏欺占,幼子被其手下又打得重伤,一怒之下求到了朱应辰,借刀屠了那恶吏。

不过最后自己也毁了仕途之路,上了山,跟了朱应辰。

在这满堂匪汉中,也是少有的文化人!

现在范德彦乃是虎头寨的主事之一,朱应辰的左膀右臂。

“范主事,这可是沧州盐场,我记得这还是你一手建立的吧!”

“此事,你怎么能无动于衷?”这个时候,旁边一袭蓝色锦袍,手里拿着一把白色折扇的俊秀才子侧头看着范德彦道。

此人名叫萧安,乃是大辽后族之人,也不知什么原因,竟能被朱应辰引到了山上,落草成匪。

“我只是实事求是罢了!”范德彦侧身看了萧安一眼,“再说,我等虽然手握利器,但也应亦清楚,此间之世,我们亦只是微末之辈,浮水之萍,自当谨慎从事,不可妄来!”

“寨中所有兄弟性命、老幼生计,可都担在我们的肩上!”

“当以大局为重!”

听到范德彦的这话,堂中众匪为之一肃。

“范主事,虎头寨三千帮众的身家重要,沧州野豹寨老幼上百人的性命,就能这么算了?”不过片息,萧安又尖锐地反问,“野豹寨的人,就不是虎头寨的了?”

虎头寨现在有兵丁老幼三千人,总寨就是此地。

而在沧州,朱应辰在海岸设了一座野豹寨,为虎头寨的分寨,其总辖着虎头寨在沧州的一切事宜,包括海边的三座大盐场,寨中弟兄也大多都是从登州派驻去的。

萧安的话,将堂上稍稍按住的火气又拱了起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