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口之家之八(1 / 2)

2018年5月11日星期五

也来说说性教育

大概在你两三岁的时候呢,你就问过“我是怎么来的”这样的问题了,告诉你“你从妈妈的肚子里来的”。

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如果提起这个话题,我们聊得就是“你在妈妈肚子里做什么的问题”,三岁前你告诉妈妈说“你在妈妈肚子里爬树”,如果还有“娘胎的记忆”一说的话,大概你是指“爬脐带”玩吧。

后来,你上幼儿园后,有一天问我:“妈妈,我是怎么到你肚子里去的呢?”

我告诉你的是:“有一粒种子种到了妈妈的肚子里。”

再后来,就是问:“妈妈,这种子是谁种的?”

你得到的答案是:“爸爸把一粒种子种到了妈妈的肚子里,这粒种子长大了就变成了你。”

这段时间,如果再提起这个话题,你会问:“妈妈,你肚子里现在有没有种子啊,发芽没有?”或者说:“妈妈,我肚子里也有个种子,也有个小宝宝呢。”又或者说:“等我当了妈妈,我要学佩奇的样子给小宝宝喂饭。”

快五岁的时候,巧虎有一期讲“出生了”,讲得也是一粒种子和另一粒种子相遇的故事。

你问我:“那种子到底是怎么种到你的肚子里的呢?”

是啊,无论性教育以何种方式开始讲述,最后我们都会面临这个问题的最本质的一面。

对我来说,在原生家庭获得的性教育几乎为零,在学校生理卫生课上的知识仅够了解自己的“第二性征”的,而现在要求我的不仅要学习,而且要以一种恰当合理的方式讲述给一个五岁的“求知者”,我很为难。

思量再三,还是觉得自己无此能力胜任孩子的性教育者。于是求助吧,求助书本,于是乎买了本绘本。读完,孩子没有再问问题。

自始至终,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在“逃避”些什么,逃避什么?

逃避的是直面和赤裸地面对“性”吧,而我在此过程中“逃避”的态度,可能才是真正会传递给孩子的东西,中国人关于“性”的讳莫如深,这才是真正中国文明文化的产物吧。

关于性教育的话题实在太多,而话题越多,只能说明这个问题还是存在着的大问题吧。任何问题,往大了说开去,大概都是人类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事吧,那就希望人类文化和文明不断地进步吧!

2018年5月16日星期三

5-6岁孩子晚上入睡

自断奶后,你的安慰就是摸奶,摸着妈妈的乳房睡去,如果中途醒来,还是会去寻找,只要摸到就会安心。

刚断奶时,觉得只要这样摸着就可以睡觉,不用给你喂夜奶了,真是很幸福。

之后,你上幼儿园了,自己独自一人睡在我们身边的小床上了,竟然还是要摸,心中就有不快,是我对你长大的期许多了些吗?

这几天你感冒,哼哼唧唧说要睡大床,我问:“为什么呢?”你:“妈妈,睡在你身边我就不做噩梦了,会睡得很好。睡小床,我就会做噩梦。”

之后说:“等感冒好了,再睡小床。”我相信你,因为信任是所有关系中可以良好发展的前提。

睡在我的身边,你更方便去摸奶了。但是半夜醒来去摸,我就很不快。把你手拿开,你哭了,说:“我就要摸嘛。”

哭过好久之后,说:“妈妈,在家我想摸很久很久,这样上学我就不想你了。”

你大概想说的是:“在家感受到了足够的爱与温暖,在外边就可以很好的独立了。”

大概是的。很多妈妈也会聊到说,在幼儿园自己穿(脱)衣服、收拾玩具的孩子,回到家里,却让妈妈给脱衣服,也不自己收拾玩具了。这大概是正常的吧。

人们在家里感觉到的是轻松,是属于家庭这个共同体的依赖感,即使回到家,作为独立的人,也要像在幼儿园一样留意周围的事情,这对孩子来说大概是苦恼的吧。

很多大人亦如此,虽然在社会上是很优秀的独立的人,但回到家,身边的事情一点儿也不想做,在家里放松、养精蓄锐,在社会上才能独立生活。

家庭的温暖会给与一个人无穷的力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如果孩子作为某种程度上独立的人,能够在外边进行活动,在家里可以允许孩子依赖你,允许孩子适当放松。

在不同的家庭,放松程度是不同的,读了“我家的孩子是这样做的”的文章后,便直接拿来照搬,估计是会失败的。

孩子入睡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有的上床后几分钟便睡着了,也有需要半个小时或一个小时睡前准备期的。无论哪一种,孩子累到一定的程度,自然会睡去,只是在此之前,宽容地对待孩子,豁达地看待这个过程更重要些,不然,准备期变成激烈的斗争期,估计准备期会被拉得更长。满足了心理的安全需求,身体内部发出困乏的信号,估计就该入睡了。

如果此时硬要个说法,给个理性解释,那么冲突就会越来越激烈了。夏天来了,闷热的夜晚也即将到来。温度很高,但愿心情凉爽吧。

2018年5月21日星期一

嗜好

路遇一条小狗,发现竟没有尾巴,我说:“这小狗品种真特别,竟然不长尾巴!”一旁的狗主人听见了说:“小时候有尾巴,一出生给切断了。”我愕然。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