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我送皇帝去和亲(24)242(1 / 2)

又是一年秋天,御花园的枫叶红了。</p>

谢琅身着浅橙色的衣裳,上面绣着几片枫叶,穿行在栽着枫树的小径上,再加上气质出众,与环境融为一体,这一幕足以入画。</p>

一阵秋风拂过,枫叶簌簌而落,谢琅拾起头上的一片枫叶,拿在手心沉吟片刻,接着又抬起了头,看着漫天红叶:“起风了。”</p>

距离楚熊去北荒和亲的时间,已过去了两个春秋。</p>

这两年来,她整顿吏治,重修律令,养足兵锐,将权力掌于她一人之手,朝野上下也只剩下了她一个声音。</p>

“秋风萧瑟,万物凋零,肃杀之音遍彻天际。我楚国兵多将广,武器精良,将士们枕戈待旦,众志成城,有一举吞并天下之壮志。”秋风吹得猛烈,谢琅站在秋风之下,无尽的枫叶打来,“此时不战,更待何时!”</p>

白述站在谢琅的身后,听到这句话眼神一顿。</p>

谢琅坐上帝位后便注重培养将士的志气,对于军队的花销从不拖欠,更舍得打造精良的武器,可以说现在楚国的士兵,不落于他国。</p>

“白述,拟战帖,给天下诸侯送去。”谢琅表情无比认真:“臣服或是死亡,让他们自己选去。”</p>

白述是最先站队的,再加上张河已死,故而现在他成了楚国的丞相,听到谢琅这话,他先是震惊,然后表情便恢复了平静。</p>

这些年,谢琅的惊人之举还不多吗?此时她要整个天下虽然让人意外,但也属正常之举。</p>

“陛下,臣服如何?不臣服如何?”白述激动地问道,天下一统,这一想就让人热血沸腾。</p>

“臣服者,国君和朝臣放下武器,自缚其身,到皇城门口迎接我军,跪我使臣。若如此,我尚且能保全他们一条性命。投降的王子皇孙,将他们禁于楚国的万国宫,除自由外,可继续享受荣华富贵。”</p>

接着,谢琅的气势凌厉了起来,语气中饱含杀意:“若负隅顽抗,不臣服者,那便血染宫廷,堆尸成山。”</p>

白述诧异道:“万国宫?”</p>

谢琅没有说话,朝着远处的天边一挥手,纪南城外的郊野便出现一座宫殿,此宫殿规格很是宏大,里面有大大小小的宫殿群,主殿的牌匾之上,书写着‘万国宫’三个大字。</p>

白述瞧见了全场,心中对谢琅更加敬服,他颤抖着身体,双手交叠在胸口,郑重地给谢琅行了一个揖礼:“陛下仁慈。”</p>

接下来的几日,白述拟好了战帖,谢琅看过之后,令白述负责此事,派百来位使臣分别将这战帖送去各国君王的手上。</p>

一个月后,各国君主都收到了楚国的战帖。</p>

楚国下战帖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天下。</p>

一处学宫内,一些学子在争论不休。</p>

“以一国对抗整个天下,还想要让天下归楚,楚国怎么敢的啊,楚国的那位女君怎么敢的啊!”</p>

“楚国的兵马再强壮也不能制衡整个天下,但你却忘了那个女君。她能让楚帝去和亲,还能将他除名皇室,你觉得还有什么是她做不到的吗?”</p>

全场静默。</p>

若是其他国家的君主说出这句话,他们只会轻蔑一笑,认为这是在说大话。</p>

但这话是谢琅说的,对于谢琅,已经不能用常理来解释,没准天下还真能被她统一。</p>

…………</p>

楚国皇宫,朝堂之上。</p>

白述对着谢琅陈述给各国君主下战帖的情况。</p>

“陛下,天下共一百四十五国,一百四十五封战帖送去,五十二国国君对此事或避而不谈,或委婉拒绝,或观他国做法,均无表态,意见不明。”</p>

“八十三国国君严词拒绝,不服陛下,誓与楚国开战,其中将战帖撕毁有二十三国,将我楚国使臣轰出皇宫者有一十二国,姜国国君更是……”白述说到这时停顿了下来,表情悲愤,似有难言之语。</p>

“更是什么?”谢琅问道。</p>

“更是将我楚国的使臣杀了祭旗。”白述颤抖地回答道,然后看见谢琅越来越阴沉的脸色,瞬间跪了下去。</p>

“陛下,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姜国这么做,这是在挑衅楚国,挑衅陛下您啊!”白述跪着痛哭道,派往姜国的使者只是一个小小的礼官,他的命自然不算什么。</p>

但他代表的是楚国,现在被姜国国君杀了,这件事自然是不能善了。</p>

“好,很好。”谢琅站了起来,气势凌人,压得众臣喘不过气来,众臣只觉得这次谢琅是真的生气了。</p>

“那使者名谁?”谢琅对着白述问道。</p>

“冼华光。”</p>

“冼华光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将其厚葬,并给予其家属亲人五百两抚恤金。”</p>

“陛下圣明。”白述这次是说的是真话,谢琅用武力登上皇位,其中难免沾染鲜血,再加上她用铁血手段改革楚国的吏治,死在她刀下的亡魂无数。</p>

朝臣怕她,百姓也惧怕她,名声更是不怎么样,圣明这个词与她无缘。</p>

但这次,谢琅慷慨地拿出五百两作为冼华光的抚恤金,让他真心诚意地说出圣明两个字。</p>

“丞相,将这件事处理完之后,立刻率领五万兵马,前往姜国疆界。”谢琅的声音掷地有声:“朕要去姜国,向那姜国皇帝……讨一个公道。”</p>

一百四十五张战帖送去,没一个愿意主动投诚的,也对,能做一言定生死的帝王,谁愿意做亡国之君?</p>

但他们愿不愿意,不是由他们说了算,而是由她谢琅说了算。</p>

这次前去姜国,讨公道是其次,最根本原因,是她需要拿一个国家开刀,正巧,姜国自己撞到刀尖上来了。</p>

“臣谨遵陛下旨意,陛下圣明。”</p>

接下来的一个月,白述赶去前线,沿途中抽调了五万兵马。</p> 五万兵马,打下一座城池都算勉强,但白述坚定谢琅这么吩咐定有她的深意,故而对她的决策没有任何异议。</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