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两大杀器69(1 / 2)

凤凰山下

山林之间层峦叠嶂,郁郁葱葱,一声声战马嘶鸣声打破了林间的沉寂。

一大队黑衣骑兵纵横在山间,时而跨越障栏,时而冲刺陡坡。

他们的马蹄声响彻整个山谷,仿佛是大地与天空之间的奏鸣曲。

骑兵们身披黑色的战袍,手持长刀,英姿飒爽,威武雄壮。

战马高大威猛,毛发如丝绸般柔软,马蹄如钢铁般坚硬。

在山间的小道上,骑兵们时而单列前进,时而排成方阵。

他们的队形变幻莫测,仿佛是在行进间顺便跳着一支优美的舞。

每一次的跨越和冲刺,都让兵士和战马感受到了彼此的勇气和决心。

人与马结合的身影在山林之间穿梭,如同一群幽灵般神秘而又威猛。

赵瑗领着王顺等人站立在凤凰山顶将军台上,俯视着山下一队队战马的扬鞭奔驰,不由得心中倍感欣慰。

“诸位以为,四夷之战马如何?”

赵瑗冷不丁的问了一句,不经意间便出了个考题。

似乎想要众人对大宋周边对手的战马做个评价,顺便考察一下众人对于战事的研判与分析到底如何。

“在臣看来,大宋周边之西夏、女真、吐蕃,加上之前的契丹,可谓是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战马。而反观大宋,优良战马无望,只能凭借着矮小之南马。”

王顺是众人之中唯一有过抗金经历的战将,自然也是众人之中战马接触得最多的人。

战马对于武将而言,便是战场之中最值得信任和依靠的伙伴。

因而大多数的武将对于战马都是如数家珍,王顺自然也不例外。

幽云十六州,那是大宋心中永远的痛。

这片广袤的土地,曾经是大宋的骄傲,并且是优良的养马地。

大宋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也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战马来源。

这对于大宋的骑兵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如今的大宋骑兵却面临着战马稀缺的窘境。

他们的战马,无论是品种还是数量,都已经无法与大汉与大唐之时相比。

大宋上上下下并非不知道战马的重要性。

也曾多次颁布养马令,要求各地加强对战马的饲养和训练。

然而却往往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

在大宋的社会中,战马的地位远不如文人学士和官员们来得重要。

许多文人认为,战马只是战争的工具,而文化和政治才是国家的根本。

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战马的饲养和训练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在战时,大宋的骑兵们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战马供应。

他们只能骑着那些劣质的战马,奔赴战场,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这些战马,或是体型矮小,或是毛色暗淡,或是体力不支。

它们在战场上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了骑兵们的负担。

“四夷之战马,孰优孰劣?”赵瑗并没有接王顺对于大宋战马的话,而是继续追问道。

“臣以为,女真战马优于西夏战马,西夏战马则强于契丹战马!”

王顺依据自己的战场经验和接触过的战马类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臣颇为认同王指挥之言,听父帅曾经说过,女真马能跑能驮,远非西夏与契丹战马所能比。”

岳霖或许听岳飞说过战马之事,凭借着记忆也附和道。

毕竟这话源自岳飞,那么自然也很有说服力。 大宋周边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的邻居和对手,不同的对手使用的便是不同的战马类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