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谈何容易!59(1 / 2)

反观大宋,与北方游牧的连年征战,大多处于弱势的存在。

而大宋连年征战的困顿,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没有装备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铁骑。

面对北方的强敌,大宋只能节节败退,以至于中原大地被金人占领,中原的汉民被金人屠杀。

靖康之变,金军能够凭借着区区数万兵马,便在中原横行无忌,肆无忌惮。

为何?

这一切,都是因为大宋没有一支真正意义上的重装铁骑。

无论是在对抗西夏的铁鹞子,还是辽国的铁林军,又或者是金军的铁浮屠,都处于下风。

只不过大宋善于以步军对抗骑兵,用战法来克制。

但防御或许能够奏效,真正到了一马平川的北境,没有一支重装铁骑根本无法完全对抗。

“殿下能有如此想法,臣等真觉得乃是太大的福分。”

王顺被赵瑗的这些想法撩拨得激动不已,此时顾不得君臣之礼,插嘴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表达出自己激动的心情。

“正是正是,若殿下能够再打造出一支背嵬军出来,且人数足够的话,则将来大宋便是所向披靡。”

一旁的岳霖也早已按捺不住,跟着王顺的节奏对着赵瑗说道。

对于他而言,熟知岳家军背嵬军的实力,自然也就能够认同重装骑兵在大战之中的威力之所在。

当年岳云能够率领数百背嵬军杀入金军阵中,以一己之力抗衡数万金军还不落下风,由此可见这重装骑兵的实力之所在。

“吾正是这个想法,并且两位的父帅皆与此大有渊源。”

赵瑗一边说着一边将目光扫向了韩彦直。

背嵬军虽然是在岳飞手中发扬光大,可提出这个想法并且初创者却是韩世忠。

正是因为韩世忠和岳飞对于铁骑的训练和战法都颇有心得,才更加坚定了赵瑗把这百余侍卫训练成为铁骑的决心。

更何况王顺早就有骑兵行军作战的经验,其父王德同样是大宋的一员虎将。

对于赵瑗而言,自己手上有这样的本钱,不做这样的事情实在是有些暴殄天物。

“吾想了一下,侍卫兵马便称为玄甲营。依照当年大唐玄甲铁骑之设置,王顺为营指挥使,韩彦直与岳霖为左右两队队将。”

赵瑗将自己心中的谋划全盘托出的告知众人,也算是终于将积压在心中多时的想法说了出来。

虽然此时兵马不过区区百人,但是训练得当在这临安城内定然不容小觑。

如若扩展到上千人,则拉到抗金前线也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要是将来能到万人甚至几万人的规模,那么在其他轻装骑兵和步兵的配合之下,横扫北境怕是轻而易举。

《资治通鉴》之中曾经对于大唐玄甲军有过详细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当年李世民的三千玄甲军在虎牢关一战击溃窦建德十万大军。

以寡击众之下,一场战役“生擒夏王窦建德、传檄定河北,又逼降郑国王世充、彻底平了洛阳”。

仅仅凭借着一战之威,便可轻易扫灭二国。

由此可见,玄甲铁骑不但是大唐的精锐,更是无坚不摧的战争杀器。

不得不说赵瑗的这一想法,让王顺等人都满怀期待。

“臣等但凭殿下吩咐!”

王顺朝韩岳二人使了使眼色,三人顿时心领神会,异口同声的对着赵瑗施礼说道。

“诸位可知魏武卒,秦锐士?可知特种作战?”

赵瑗觉得虽然三人都颇为勇武,并且都是将门虎子,但需要彻底的突破大宋之前固有的战法和思维。 如若还是依照大宋以往固有的模式来建军,恐怕有些偏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