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新基鼎定51(1 / 2)

赵士?见赵瑗如此的胸有成竹,想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自然不好过多干预。

“如此安排也好,吾就依照殿下所言来办。”

王府属官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的朝廷命官,只不过既可以让朝臣担任,也可以从民间选拔。

这也是大宗正并没有过于纠结的地方,但凡符合朝制的事情则不需要太多权衡。

何况赵士?本来就已经倾向于赵瑗,更加不会横加阻拦。

“如此有劳叔祖,待属官到临安之后便可归位。”

赵瑗客客气气地对着赵士?说着话,一边还不忘恭敬地行了个礼。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赵士?无比的敬重。

这位宗室领袖,不但在危急时刻拥立赵构称帝,为大宋的延续可谓是殚精竭虑。

眼下对于自己的出阁也是劳心累力,可以说满心都是为了大宋。

赵士?捋了捋胡须,笑容满面地点着头。

他的心中同样充满了对这个年轻郡王的喜爱和欣赏,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

赵瑗干练而坚定,并且对于艰难险阻从来都是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两人的目光交汇在一起,彼此都能感受到对方心中的热情和坚定。

他们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一次传承和寄托。

“敢问殿下,臣听闻普安郡王府已经有了着落?”临安知府俞俟见缝插针的说道。

原本对于皇子出阁,要么是朝廷拨款到临安府新建督造,要么是现有的宅子由官家赏赐。

可赵瑗竟然绕过临安府,直接把自己的府邸给定了下来。

这样的事情在大宋还从没有出现过,也是让身负使命的临安知府俞俟有些惊讶。

“正是,眼下国库吃紧,枢密使张俊愿意将凤凰山的宅院无偿划拨出来作为普安郡王府,也算是为国分忧。”

赵瑗已经和官家说过,自然不需要在临安知府面前过多解释。

“如此甚好,臣便恭喜殿下新基鼎定,和风万里!”

对于皇子出阁的府邸,临安知府俞俟便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既然有现成的并且官家也没有任何意见,自然是皆大欢喜。

“借您吉言,有劳俞知府费心!”

赵瑗并没有对俞俟有任何的轻视,毕竟临安知府在大宋可谓是举足轻重。

虽说品级不是很高,但却掌管着临安城内的大小事务。

自己将来难免会有事要有求于他。

“不敢不敢,本就是臣分内之事,如若还有何差遣,殿下可差人通报临安府即可。”

俞俟虽说是位高权重的临安知府,但对于赵瑗却是毕恭毕敬,不敢有任何的马虎。

身为临安知府的他,对于赵瑗在临安城中传闻早已耳熟能详。

整个临安府的坊间都在讨论着这位出阁的郡王殿下,人们对他充满了好奇与崇敬。

无论是民间的百姓,还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无论是军中的武将,还是王府中的文臣,无不对赵瑗的才干和胆识感到钦佩和敬畏。

他凭借着一己之力,保下了护国有功的岳飞,并且打破了秦党独大的朝堂格局。

这样的壮举,让所有人都不敢等闲视之。

临安百姓纷纷传颂着赵瑗的壮举。

甚至还有人传出这位郡王殿下是天上的星宿下凡,有着非凡的才干和胆识。

他能够在秦党的权势面前挺身而出,为岳飞平反昭雪,这是何等的勇气和魄力!

他不仅保下了岳飞,还为整个朝堂找回了公正和正义。

在朝堂主战派同样也对赵瑗充满了敬佩和期待。 他们认为郡王殿下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有着卓越的才能,居然能够打破秦党独大的格局,为朝堂带来了新的气象和希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