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却之不恭47(1 / 2)

“苦衷?”赵瑗听到张俊的这番解释不禁冷哼一声反问道。

“当年兵荒马乱,臣不过是做了些分内之事。”

张俊软绵无力的解释着,他知道自己不能和对方硬刚。

“好一个分内之事,滥杀宗室和克扣军饷都是汝这当年从龙之臣的分内之事?”

赵瑗见张俊的语气已经没有了开始的那种强硬,自己的语气也随之松了下来。

这是个恰到好处的点,一个能让彼此都有台阶下的点。

自己如果一直强硬下去,则很难达到想要达到的目的。

“当年之事一言难尽,臣有一事不明,还请国公爷明示。”

张俊看到赵瑗的语气已然温和不少,见氛围已经有些转变,便抓住机会来试探赵瑗的目的。

“枢相有何事不明?”

赵瑗之前一直都是称呼张俊为张枢相,而此时连个张字都省略掉了,可以说是进一步的拉近了亲近感。

称谓上的转变摆明就是说给张俊听的,以对方的精明不会捕捉不到如此微妙的变化。

“臣斗胆一问,国公爷专程前来莫非是为宗室鸣不平?”

张俊自然感受到了这样的变化,他的脸色变得有些苍白,额头上也冒出了一层细汗。

他清晰地意识到,不能再像之前那样对待赵瑗了,必须要改变自己的态度。

于是,他略微带着一些恭敬的口气,言辞之中不敢再把赵瑗给惹恼了。

他心里清楚,官家也好,秦桧也罢,甚至眼前的这位国公爷,哪一位他都惹不起。

在这几尊大神面前,他都没有得罪的本钱。

他知道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如果得罪眼前这位,那么自己的前途将会变得一片黑暗。

“倒也不是,只是宗室之中,有人提及此事。吾倒也是下了一番功夫调查。人证物证书证倒也颇为齐全,可奏请官家或报与台谏即可。”

赵瑗嘴里轻描淡写的说着,心中却有些不太自信。

毕竟十几年前的事情,虽说自己也是秀州人氏,但真要查明真相哪有那么容易。

自己的这番话不过是想要诓骗对方而已,依照对于历史的熟知,把其中了解的真相说出来,让张俊彻底相信罢了。

又是一阵心理博弈!

张俊到底是老谋深算的角色,从对方的说话的语气便感受到了意有所指。

这事对于赵瑗而言,不过是稀松平常的一件往事而已,既可以毫不知情的掩饰过去,也可以一门心思的彻查到底。

几个回合的针锋相对之后,张俊渐渐的冷静了下来。

他明显的感觉到,赵叔近案也好,克扣军饷也罢,这些事情就是个筹码。

赵叔近虽然是宗室,也算是赵瑗的祖辈,并同为秀州人氏。

可那又如何?

赵叔近不过是太祖四弟秦王的后代,与赵瑗这太祖一脉相去甚远。

对方根本不会为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而去得罪自己。

现在看起来赵瑗不过是拿着这个筹码来和自己做个交易而已。

并且赵瑗此行必定只是个人意愿,并非官家在背后推动。

要知道官家如若想要动自己,随便编个理由便可。

实在不需要走赵瑗这步棋。

一想到这里,他整个人都轻松下来,可转念一想又感觉心中有千斤重担一般。

赵瑗是主战派!

莫非是拿着这个筹码来逼着自己重新站到主战派的队中?

自从岳飞案之后,自己已然背负骂名,并且秦党这个标签根本撕不下来。

如若再次强行重新站到主战一方,势必会被秦桧下了油锅。

“当年臣实属无奈,帅命难违才做出此等冤案。还望国公爷体谅臣的不易。国公爷有何吩咐,臣自当赴汤滔火,在所不惜。只是如若牵涉到朝堂之事,恐官家和秦相定然不允。”

张俊明白,自己就算是被揭发冤杀赵叔近和克扣军饷,最多不过是个死罪。

更何况如果官家和秦桧怜悯的话,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可赵瑗如果逼着自己站到主战派的队中,那么不但自己死无葬身之地,恐怕子孙后代的前程也必定会毁于一旦。

因此他提前把这个话说出来,也算是堵上赵瑗的口。

你赵瑗要钱财或者其他的都好说,唯独自己已经上了秦党这条船,重新站队是已无可能。

“吾出阁在即,不过是和枢相聊聊陈年往事罢了……” 赵瑗意味深长的说道,并且刻意把出阁二字说得很长很重,似乎有意在暗示什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