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伐金策》?20(1 / 2)

韩世忠这所谓三步走也只是根据局势而做出的一个判断,但对于此时的赵构而言却又异常重要。

“臣以为,开释岳飞,重回旧部,洗心革面,戴罪立功,此乃第一步。尔后岳飞率京湖诸军,出襄阳,占蔡州,攻汴京,搅乱整个中原局势,此乃第二步。如此一来,金国必定大乱,届时再提要求,让金国不得不答应,此为第三步。”

韩世忠身为枢密使,又是身经百战的战将,自然对于局势非常的了解。

金国当年在太祖阿骨打和太宗吴乞买的带领之下,所向披靡,灭辽吞宋。

然而到了第三代金主完颜亶的手上,不但朝中重臣争权夺利产生内乱,就连金军的整体战力也是大不如从前。

而大宋南渡之后,虽然国力贫弱,却一直顽强抗金。

并且所拥有的能臣良将大有人在,与金军之间已经渐渐形成了平衡对峙的局面。

正是这样的局面也是韩世忠敢于提出以武促和之所在。

“然而答应金人所求,不费一兵一卒岂不更好?”赵构反问道。

“金人贪得无厌,必定是步步索取。如若自废武功,臣恐来日军力持续衰败,恐无人能阻挡金人铁蹄。”

“这个话也就是汝这韩泼五敢在朕面前说!”

赵构望了望韩世忠笑道,他了解这位枢密使的忠心和耿直,自然也就不会放在心上。

不过韩世忠的这番话也确实打动了赵构,加上这么多人一连串的持续劝说,已然让这大宋的官家决意改变初衷。

“事出紧急,臣言语鲁莽,冲撞了圣驾,还请官家治罪!”

韩世忠知道官家不会责怪自己,反而是以退为进的说道。

“好啦,好啦。朕知你是忠臣!莫非这大宋只有岳飞一人可抗金?”

“臣以为,吴璘之川陕眼下只有固守之力。江淮诸军战力勉强,也只可抵挡而已。唯有岳飞之京湖诸军,无论是战力还是地形,皆可直插中原。”

韩世忠说的确实是大宋眼下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中兴四将之中的韩世忠和张俊被解除兵权,上调枢密院。

刘光世则垂垂老矣,已然是安享晚年的状况。

岳飞则更不用说,已经到了自身难保的局面。

吴璘镇守的川陕,面临着金军的巨大压力,不敢冒然北进。

颇有战功的刘锜,现在已经被贬谪为荆南知府。

可以说现在大宋的统兵之帅和各路大军都有些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合力。

“岳飞北伐,如何确保功成?”

赵构原本想着纳贡称臣,诛杀岳飞,可以从而换来金国的议和是件划算的买卖。

但自从被赵瑗打破这个平衡之后,犹豫之中又觉得以武促和也很有道理。

只不过对于皇帝而言,追求的是那个结果。

他要比较的是,韩世忠凭什么能够认为以武促和能够比之前的议和内容更有效。

“不知官家是否还记得绍兴十年岳飞上书的《伐金策》?”

韩世忠并没有正面回答赵构的话,而是突然说出了岳飞曾经上书的关于如何北伐的方略。

他之所以趁着机会把这个策略说出来,便是为了更好的衬托岳飞的重要性。

放眼整个大宋,真正能够率军北伐并且能够成功的寥寥无几,岳飞必定是其中之一。

“《伐金策》?朕倒是有些印象,具体内容记不太清。”

“《伐金策》之论调,臣以为可为眼下以武促和之策。在臣看来其要义有三:以妻儿老小为质,募兵至二十万,鼓动金境汉辽之民反金。”

韩世忠见官家并没有任何反对,便开始大谈岳飞曾经上书的这个策略的内容。

由此可见,当时北伐的岳飞作为一个顶级统帅,不是不明白北伐有多难。

然而单单仅靠一支岳家军,是无论如何都难以完成“直捣黄龙”这样的使命。 “韩卿这样一说,朕倒是记起来一些。此法如何实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