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回门(三)(1 / 2)

饭后,冯蓁蓁便略为严肃地开口说道:“爹、大哥,蓁儿有件事想要与你们商讨。”

不知怎的,在靠近冯家门口那一刻起,冯蓁蓁就是莫名感觉这里的人和物都很熟悉,似曾相识。还有那突如其来的恐慌和伤感在她心里一直漫延开来……,让她总觉得有大事要发生,令她惴惴不安。原本她想循序渐进的计划,现下被这莫名的恐慌和伤感打乱,不得不违背自己不露圭角的初衷,提前做准备。

冯父则是满脸笑意地对自家女儿点点头示意可以继续。

“哦,小妹你说。”难得看见自家妹妹一本正经的样子,冯乐允打趣道。

从露儿手中接过早已准备好的物价表递交给自家人后,开口道:“这是蓁蓁所需采买货品的单子,蓁儿想在相公所住的村庄开一间类似于杂货铺的店铺,这样一来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附近的村民。货品众多,包含了周边各个村庄的日常所需。大到农业所需的工具,小到一针一线。”

“在店铺开业前,要教掌柜们如何开店,如何采买货品,如何卖货品,如何处理过剩的货品诸如此类。一旦这家店铺经营模式稳定后,再以同样的店名,同样的分布格局,同样的摆设,同样的的记账方式,然后另择一处村庄开起第二间店铺,以此类推,开遍整个渚州,甚至乃整个大康朝。”

“计划现已拟定好了,而且蓁儿想到了两种经营方式:这第一种方式就是像咱们冯家已有的老字号店铺一样,自家单干。然后再找一些信得过的掌柜顾店,如若没有信得过的人选,也可以买下几个佣人,签下死契,对他们进行教导也是可以。然而这种方式,蓁儿认为存在一个很大弊端,那就是一旦名声响起,就会出现各种馋涎欲垂的人,想方设法,取而代之。”

“这第二种方式就是与当地官府或朝廷合作。所得的利润在扣除税收、订货的货款、伙计的工钱、货物运送的费用以及其它所有的花费后,把剩下的收益当作纯利润。再把这纯利润以三、三、四成的比例分成三份。一份属当地官府或朝廷,一份属于自己,一份用来建设当地的公共设施。”

“何为公共设施呢?第一个要解决的公共设施就是道路,也就是马路。能把店铺开往各个地区,马路至关重要。蓁儿知晓一种混合材质可用于建造马路既方便、又省时,而且路面不会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我知道这个计划实施起来,前期投入的银两不少,而开拓这种混合材质,可以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第二个要解决的公共设施就是在店铺的四周选址建立山村私塾。私塾除了教诗、书、礼、乐、易外,还必须增加武艺、骑术和射艺,所有附近山村的学子的学费一律减免七成。“知”可以让普通人明理,可以让有才华出众的人学而致知,行之知实,思而成慧,知行合一来回馈自己的国家。是以教育乃国之根本,育国之栋梁,兴邦乃之安定也。”

“第三个要解决了的公共设施就是百姓看病的医馆。这个待蓁儿了解更多后,再做打算。倘若这些公共设施进展完善后,可以利用这一份收益再同时发展农业和工业。”

“有关经营的方式,蓁儿觉得采取这第二种最为妥当,但这就需要各位的帮忙引荐......蓁儿知晓这样有点强人所难,但这个计划一旦实施,当真利国利名。当然目前还只是初步计划,得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爹和大哥,觉得如何?”

看着在场人的表情,冯蓁蓁也知道自己这番话,在古代算是惊世骇俗的想法了。对大家的震惊也不奇怪。

不等爹和大哥回复,冯蓁蓁又继续道:“如若没有引荐之人,也可以先与县衙合作做起,我知道咱们冯家和张县令的关系不错。自从当今圣上继位以来,无一不是勤政廉洁的表率,对文武百官的要求亦是如此。这一计划既可以为国库出一份力,又可以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想必这个计划所产生的政绩定能让他高升。待整个青浙县实施起来,再以青浙县的案例说服知府。只是在整个计划实施过程中,要确保所有的技术核心也就是重要的部分都必须在自己的手里,这样即使中途有人想东施效颦也只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只是这样一来,所花费的时间不短。各位觉得如何?”

是的,在场其他人无一例外被她语出惊人的想法,心中溅起千层浪花,久久不能平静。

陈景诚一直以为自家娘子开店铺的初衷只是嫌路程太远,不得已开一家杂货铺,没想她还有如此标新立异的想法。如若她这一计划得以在整个大康朝实施,所带来的影响力远不止表面上看到的,私下的影响力才是令人震慑的,正如她所说这个计划当真是利国利民。此时陈景诚的眼里除了宠溺,多了一份敬重。

英雄所见略同,陈景诚此刻的想法正是冯乐尧所想。就以授学来说,大康朝将来的文学界必将会是日新月异。

而冯父和冯乐允则是站在商人角度的想法,凡是商人者,无一不想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大展宏图。因女儿(小妹)一番宏图大志的言语,引得他们曾经不敢有任何期盼的某个执念在蠢蠢欲动,蓄势待发。

冯蓁蓁安静地坐在一旁,等待着大家内心平静下来。她抬起茶杯,将茶水慢慢送入口中,感受到了茶香在口腔中的弥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