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心病124(1 / 2)

九卿重臣云集大司马官署,整整大半天时间,从各抒己见到争执不休,口水费了一脸盆,也没形成定论。

没人知道大司马为何这般火急火燎,似乎有不把官制改革的事给彻底落实了,誓不罢休的架势。

关键问题是多数大臣不明白,霍光这般热心官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要知道霍光已然是大司马大将军,不但位极人臣更是天字第一号权臣,换了官制,成了内阁首辅领兵部尚书对他能有什么好处,甚至于从权势角度来看,并没有增强反而是削弱了些许才对。

但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比如一直唯霍光马首是瞻的张安世就多多少少能猜到一些。

对于霍光而言,权势虽然已经到顶 ,但是废帝之事就是梗在他咽喉当中的一根利刺。

霍光老了,太在乎身后之名了,更清楚留给他的时间已然不多了,所以想要在最后这段岁月里面做几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来让后世淡忘掉他废立皇帝这一茬,说白了,就是要让后世记住他霍光功大于过!

那么很明显在霍光看来,他勤勤恳恳辅佐孝昭皇帝十几年,大汉国泰民安,政通人和,这样的政绩却依旧不能让其安心,可见废帝之事已然成了霍光的一块心病。

心病还需心药医,现在皇帝抛出的官制改革就是心药。

当然,如果皇帝随随便便就提出官制改革,估计霍光也不会理睬,身为大汉的实际掌舵人,霍光绝无可能由着年轻皇帝的性子去想一出是一出。

但是张安世更理解霍光为什么会如此迫切,因为皇帝拟定的官制改革实在是太详细,太详尽了!

内阁、六部、通政司、荣衔、大小九卿、翰林院、御史台、都察院、詹事府、五寺等等,职能一目了然,分工细致,明确权责!

毫无疑问这样的官制比起大汉如今的官制更加先进更加合理!

张安世这边还在感慨,那边刚刚成为丞相的蔡义拱手道:“请问大司马,这新制之中,缘何没有丞相?中枢官制如此变动,地方若何?还有这非翰林不入阁,翰林官员如何遴选,还有军事……大将军您……”

也不怪蔡义会着急,他才上任丞相几天呐,这屁股还没坐热,你告诉我丞相没了?

当然,有大将军府在,丞相几乎也就是个虚名,但是大将军可不常设,霍光之所以十几年来霸占大将军之职,纯粹是因为他是托孤重臣,只要霍光死了,那么该是丞相的大权自然也会回来。

至于现在……皇帝都是虚君,他一个丞相没权算得了什么?

先前群臣纷扰,霍光自是一言不发,身为上位者不怒自威,喜怒不形于色乃是基本功,否则仅凭表情便让下面的人猜出想法,那也太无城府了些。

在这一点上霍光觉得皇帝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去走,至少养气功夫还得多多锤炼。 喜怒不形于色可不代表一直装十三,先前不说是因为霍光需要充当裁决者,但是现在该讨论也讨论了,继续装聋作哑显然不合适。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