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态度73(1 / 2)

“你们怎么看?”霍光的脸上难得一次挂着笑容问道。

所谓伴君如伴虎,是因为皇帝的喜怒哀乐直接决定官员的生死荣辱,所以对于官员而言,察言观色,辩君喜怒乃至趋吉避凶本身就是必修课。

霍光不是皇帝,但是在如今的大汉他就是真正的无冕之皇,撇开名份不谈,其权势已然远远超过皇帝。

那么对于众臣而言,这本该是对皇帝的必修课自然而然就转到了霍光身上。

现在霍光的心情很明显不错……

这才是众臣无法理解的地方,因为越是软弱乃至昏庸的皇帝对于霍光而言就是最有利的,相反越是贤名的君主,越是表现的睿智的皇帝对于权臣的威胁必然会越大。

贤明睿智的帝王或许一开始对权臣无可奈何,但时间长了,通过对朝政的一点点渗透,通过对民心的一步步获取,权臣的地位必然会被一点点蚕食掉。

除非权臣谋逆,否则这种状况很难改变。

现在新帝在世人眼里展现出来的魄力必然会在民间获取巨大的声望,时间越久声望累积的就越厚,到了那个时候,就算霍光一手遮天也会处处掣肘,然后从权臣的位置上一落千丈。

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新帝如此表现,霍光就算不愤怒,至少也该表现的不舒服才对,哪有现在似乎乐见其成的道理。

不过也并非人人都这么想,就好像当初严延年弹劾霍光,刘病已通过朝臣的反应就能判断出霍光所谓的一手遮天只是表面上的,内地里对霍光把持朝政不满的朝臣大有人在。

只不过霍光权势确实太大,众臣敢怒不敢言罢了。

按照刘病已的判断,九卿当中丞相杨敞,大司农田延年是霍光的死忠,属于霍光要造反,两人都会坚定不移站队的那种。

宗正刘德、光禄大夫邴吉则是坚定的帝党,也就是霍光把持朝政他们不会说什么,可一旦谋反,两人必然会毫不犹豫和霍光死磕到底的那一类。

右将军张安世比较特殊,他肯定算是霍光心腹,也一直鞍前马后的替霍光效命,但是因为其兄张贺和刘病已关系实在非同一般,刘病已要是庶民也就算了,可现在是皇帝,那么注定张安世不可能完全融入霍光的政治圈核心,不严加防备就不错了。

剩下来的诸如大鸿泸韦贤、御史大夫蔡义、太仆杜延年等人应该属于中立派。

中立派的概念就是如果刘病已想要和霍光对抗,那么就是可以争取的对象,当然,至少现在刘病已还没这样的念头,也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动作太大引起霍光的注意。

更何况人心隔肚皮,这些中立派当中有没有霍光的人谁也不清楚,刘病已可不会在没有办法完全确定的时候去干这等愚蠢的事。

事实上在某些方面刘病已其实误会了霍光,他对于霍光的理解来自于历史上的汉宣帝。

在汉宣帝继位后到霍光死的这几年时间内,汉宣帝十足就是一傀儡,也就是说霍光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没有将手中大权交还给皇帝。 那么刘病已自然而然认为他也是一样。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