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 2)

史信一个人被关在看守所的拘留室中,他两眼失神,望着面前的铁栅栏。今天这一天,简直就是老天爷跟他开玩笑一样,虽然上午撞了车,但是人也没有出什么大事,想不到,突然自己就变成了嫌疑犯,而且还是涉嫌故意杀人。

当救护车到了后,黄老板就已经奄奄一息了,小春的情况稍微好一点。出现这样的情况,自然第一时间就报了警,等警察来到后,第一时间封锁了包厢。而王总、史信,还有后来知道出事赶过来的陈经理,成为此次事件的当事人,被带到了警察局里做了口供。

后来,医院那边传来了消息,黄老板没有抢救过来,死了,小春侥幸逃得一命,现在正在重症监护室里,进行观察。警察的调查也非常的迅速,很快就查了出来,问题出在酒上,在酒中查出了大量的甲醇,远远超出了百分之四,就能致死的含量,可以说,这都不是假酒了,压根就是喝毒酒。经过检查,黄老板就是因为服用甲醇引起的急性中毒,从而造成了休克,最后没能救过来。而小春可能年龄上更加年轻,身子素质爷更好一些,再加上她并没有喝掉分酒器里的酒,所以,喝的计量上也比黄老板少,所以才侥幸活了下来。

史信觉得简直就是扯淡,签订合同造成的危害,竟然使自己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而且从目前看来,证据还比较充分。按照审问他的警察说,如果他能够从实交代,还能争取宽大处理,否则他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史信也是当过刑警的人,曾经也审讯过疑犯,如果能说出这样的话,就说明,警察已经掌握了不少对他不利的证据。问题是,史信自己很清楚,自己确实不是真正的犯人,可是到目前为止,他完全搞不清楚,怎么局势会一下子变成了现在这个状况。只是签订合同而已,怎么会变成了凶杀案,到底犯人是什么目的,如此凶残,非要杀害黄老板或者小春姑娘呢?

可惜他的这些疑问,警察没有义务回答他,他关在拘留室中,根本就搞不清目前是什么情况,缺少了必要的信息,就算史信想破脑袋,也不可能想出个所以然的。当史信第一次以疑犯的身份,在看守所里度过一个不眠之夜时,他所在的开发区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办公室里,灯火通明,四位刑警正在开会,讨论白天发生的恶性案件。

对于开发区来说,很少发生死人的恶性案件,所以,这次案件的发生,上面还是非常重视的,希望他们刑侦大队能够尽快破案,给受害人家属包括社会一个交代。刑侦大队的队长老吴,作为此次案件的负责人主持了会议,现在,大家正在讨论,关于此案的细节部分。

“很显然,史信是最大嫌疑人,十有八九就是他干的。”小杜说道,他看起来比较显年轻,其实年龄并不小了,已经三十好几,他也是最早来到案发现场的警察。

“根据目前的证据看,确实像,不过,史信这么做,实在是太明显了吧,他有这个必要吗?我看这家伙曾经也干过刑警,不可能一点点反侦破的意识都没有吧?”吴队长早就看过资料,但他还是不太相信,史信是凶手。

“酒瓶里的酒能喝死人,说明酒里被下了毒,喝酒的三人,除了陈经理有事要处理,因此没来得及喝,才没有中毒,剩下喝酒的两人一死一伤。根据现场,酒瓶上有史信的指纹,而且,在包厢的露台上,也发现了一个空的瓷瓶,经过检测,里面有甲醇的残留,并且这个小瓷瓶上也只发现了史信的指纹。所以,证据已经非常明显了。”小杜解释道。

“好,就算甲醇原先在瓷瓶里,那么史信在什么时候,将甲醇倒入酒瓶里的呢?酒是王总现场打开的,按理来说,史信哪里来的时机,把甲醇倒入酒瓶里呢,还有,酒瓶原先的酒,他是怎么处理的。再说,史信的杀人动机又是什么呢?”吴队长想的比较多,毕竟,作为负责人,最担心就是弄错了人。

“杀人动机,估计就是史信怀恨杀人,他的老板黄启涛,平时就喜欢骂人,而这次,由于史信迟到,黄启涛当着外人的面,把史信给狠狠贬低了一通,可能史信心里很不舒服,就借故不让黄启涛跟厂家签订合同,结果他老板也没有听他的,所以,我想史信的心态一下子失衡了,就做出了激情杀人的恶性事件。”小杜解释道。

“就这么简单,骂了他,他的心态就失衡了,不是说他当过刑警吗,怎么心态会如此的脆弱。”吴队长问道。

“队长,你有所不知,我下午跟史信曾经待过的西城刑警大队,了解过,虽然他自己是主动辞职的,但实际上,是因为他自身出现了心理上的毛病,最后不堪重负,才主动辞职的。而且,据我调查,辞职后,他一直往返于各大医院,治疗自己的病,而且还找过不少心理医生,所以,我想,史信的心理上确实有问题,所以,我觉得,此次事件,应该是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激情杀人,属于一个冲动行为。”小孙回答道,小孙是个年轻女性,作为小杜的搭档,对史信的个人情况做了大量的调查。

“这个酒,会不会本来就有问题?酒名都没听说过。”旁边的中年壮实男子看着资料上的酒瓶说道,他是一位资深老刑警,大家都称呼他为大姚,刑侦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嗯,这个酒是这个厂里的招待用酒,按照王厂长的说法,根据不同接待对象,选择不同年份的酒,酒名虽然不太出名,实际上,酒确实是好酒,是王厂长特意从南方酒厂定制的,而且这些年一直用这个酒来招待客户,从来没有出现过此次现象。我们也对厂里的存酒,进行了封存,从目前抽检的结果看,还没有问题。”小杜说道。

“我看,资料里显示,这次吃饭,厂里总共准备了两瓶酒,另一瓶酒有问题吗?”大姚问道。

“那瓶酒也已经打开过了,所以,检验科第一时间,就进行了检测,也是正常的酒,并没有问题。”小杜回答道。

“奇怪了,总共三个人喝酒,为啥一下子就打开了两瓶?”大姚皱着眉头问道。

“哦,听王厂长说,因为曾经听史信说过,黄老板比较喜欢喝酒,而且还很能喝,所以,特意先准备了两瓶,一起打开的意思,也是表明,这顿饭,起码要喝两瓶,目的也是为了显得好客。”小杜解释道。

“嘿,打开两瓶酒就显得好客了啊!既然如此,为啥不打开三瓶或者更多呢?”大姚抓住饭桌上的酒,就问个没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