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永安将军(1 / 2)

“记住了吗?”陶若霖在兰香阁中目光炯炯地对着姜咏淳问道。

“记住了,可这是为何呀?”

一旁的公主姜玉华也满是疑惑地盯着陶若霖,实在不理解他为何会有这般想法。

“殿下,您觉得那晏太师对您好吗?”

“怎么说呢,没觉着多好,但总体上还算行吧。”

“那就对了。那为何会因为您的一道议题就如此兴师动众,还让您直接面呈陛下呢?”

姜玉华猛然回过神来,轻声问道:“莫不是,这晏太师有意想把咏淳推到父皇那里?”

“如果我的推断没错的话,应该是这样。这晏太师得到您的回答后,便火速地交予陛下,而且您当时说过,他在拜见陛下的时候口口声声说您有圣人之姿对吧?”姜咏淳点了点头,陶若霖接着说道:“我猜想,这晏太师绝不会无缘无故说出这么一句话。何为圣人?普天之下,只有皇上,只有陛下才是圣人。这一点晏太师不会不知道,可他还是说了,显然,他这是想将您推出去。”

“推出去?有何好处?”

“好处目前我还不清楚,但是坏处,就是您一定会成为您两位哥哥的眼中钉。毕竟,皇上这么多年,依旧没有立太子。”

姜玉华一惊,听懂了陶若霖的话,赶忙问道:“那咏淳是否会有危险?”

“所以我让殿下明日在议政殿上朝时,按我刚才所说回答陛下即可,一旦陛下问起派人带队去边境,殿下一定要自告奋勇申请。”

姜玉华又没明白,思索片刻后问道:“按你所说,咏淳已然被推到了前台,这样贸然行动会不会有什么不妥?”

陶若霖微微一笑道:“如果不自告奋勇,才会有危险。”看着二人一脸疑惑地望着自己,顿了顿继续说道:“晏太师将您的议题回答呈给陛下,陛下又令您明日参加朝会,您在说出此番倡议,必将会得到众位大臣的附议。那陛下也会派遣使者去边境完成这一系列的倡议计划。此时您若主动请缨,即可消除那些将您视作敌人的人对您的忌惮。”

“你说的那些人是谁?”

“就是将您当作敌人的人。您如此做,他们只会认为您虽有些战略眼光跟聪明,但是依旧保持了一颗孩童之心。否则,作为皇子,谁会主动请缨去那边境苦寒之地遭受那罪责呀。”

姜玉华点了点头,“不错,若是大哥或者二哥他们提议,必然不会主动请缨离开陵都,提出如此完美的计策正是可以在朝中让那些众臣对自己俯首的好时机,一旦离开陵都,失去了这笼络朝臣的大好机会,得不偿失。”想了想又问道:“可如果父皇真的让咏淳带兵去边境那又该如何?”

“那就去,殿下切记,如果陛下真的允诺您带兵去边境,您一定要提三点要求。”

姜咏淳立刻挺直了身子,聚精会神地听着。

………………………………

议政殿内,姜怔看着跪在地上的姜咏淳,疑惑的问道:“你真的想去?”

姜咏淳毫无犹豫的说道:“回父皇,正是。儿臣想去。一来这倡议是儿臣所想,二来儿臣大了,也想去那边关走一走看看。”

大皇子姜咏琪看了一眼二皇子姜咏沅,二人眼神对视后,姜咏琪抱拳道:“父皇,咏淳所言极是。既然咏淳有如此之心,父皇不如圆了他这要求。”

“父皇,儿臣觉得大哥说的在理。”

姜怔想了想刚欲开口,只见李牧站出来道:“不可,陛下,老臣觉得,三殿下英姿聪慧,应当坐镇宫中,岂能去那边境去横刀立马?就让老夫替三殿下走一遭。”

一边的首相冯海敏插声道:“老将军多虑了。此行哪有什么战事?按三殿下的计谋规划,定然让那越国无功而返。回陛下,臣下觉得,此行,三殿下可行。”

“那老臣跟着,必将护三殿下安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