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狮献艺(1 / 2)

和众堂内,岑飞和岑雄蹑手蹑脚的摸了进去。

室内的空间极大,像个小操场一样。

除了一台供着祖师爷的案桌以外,一点多余的摆设都没有。

此时在场的众人按各个花会聚在一起。

有人手中扛着大旗,上面绣着花会的名字。

岑飞一眼就看见了他再熟悉不过的两头太狮,老话有云:

你瞧那狮子,

双睛迭暴血盆口。

眉似火焰两边走。

千道钢髯盖群兽。

九只金铃响春秋。

青毛狮,金毛犼。

本是仙君到此游。

但逢党恶朋奸辈,诛邪铲恶荡贼寇。

三参起,为民佑。

幸得傩翁把礼授。

九世同堂安良泰,青山不倒万海流。

来到跟前,他认出拿着狮头的两人,连忙叫人问好:

“关爷严爷,我来晚了。”

这两位都是花会中的老一辈,论起来是岑飞父亲的叔叔。

关峻也看见是他,一巴掌扇在他脑袋瓜上。

“嘿,你还知道来呐?一会你爸非得骂你。”

岑飞傻笑两声,随后问道:“您二位是要上去演一段?”

“北狮的贺会,掌礼司理应献艺捧场,以示提点之意。”

岑飞看向场中,其中穿一身黄衣,手拿杏黄旗的,正是他兄弟二人的父亲,‘掌礼司太狮老会’的都管岑谨。

而另一位留着络腮胡的大汉是本次贺会的主角,刘福英。

他刚从凌北国回来,准备整顿招牌,在和众堂成立‘福顺天祥北狮圣会’。

在花会文化中,不足百年的叫圣会,百年以上的叫老会。

而在此之上,还有地位尊崇的‘皇会’。

所谓皇会,就是旧时期受过皇封,或者本就从皇宫里出来的花会。

而最早的皇会一共有八个,统称‘内八档’。

分别是:

太子府的花坛,掌礼司的太狮,兵部的扛箱,礼部的大执事,吏部的双石,刑部的五虎棍,工部的石锁,和户部的秧歌。

每逢有新会成立,相同行当的老牌皇会都应该率先献艺,给新会捧场。

不待岑飞多问,贺会已然开始。

......

“敢问老都管手中拨旗儿终何使用?”

言罢,和众堂内所有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在了对立而站的两人身上。

被问的那人怀捧一面三角令旗,闻言上前一步,站定身姿。

“上古太公姜尚,身被封神榜,手执杏黄旗。”

“他保着文王,文王江山坐得稳,坐了八百整八年,此乃太公留传。”

说着,他一献肘,将拨旗儿亮了出来。

杏黄的旗面被黑色的火焰边儿包裹。

明眼人瞧的仔细,上绣‘掌礼司太狮老会’几个大字。

金宝塔头封于杏黄旗顶部,箍紧了正在垂落的两条白色飘带。

飘带上被不同时代的人用浓墨写满了字。

此时一阵微风拂过,虽属同根,却互不相扰,洋洋洒洒各自飘零。

刘福英接着问道:

“传的是什么?”

岑都管手握旗杆于头顶一挥,两条飘带在空中划了个圆,另一只手扯住拨旗儿一角的火焰边儿,缓缓展开旗面。

“传的是,万寿无疆!”

铿锵有力的声音久久回荡在厅堂内,一次又一次地撞入在场近百人的耳中。

话音刚落,一黄一蓝两头太狮,倏地探出头,甩头跳尾地奔至场中。

岑谨紧随其后,迈着四方步于两头太狮之间穿过,双手高举杏黄旗,向台上所供奉文殊、普贤两位尊者的金身像见了三参大礼。

见礼仪已成,两侧的锣鼓文场对视了一眼。

一件件乐器接连奏响,敲起了过门儿。

都管一挥拨旗儿,“起!”

“嘡,嘡,嘡!”

只听得三声震响动天彻地,九只钢铃带着崩天炮般的滚滚雷鸣,伴着狮头上下翻飞。

关爷严爷人老心不老,两头猛兽在场中跃闪腾挪,锦毛飞扬,各有七十斤重的狮头在二人手中挥舞自如。

那力大深沉绵延不绝之势,仿若两尊泰山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

分立于四角的壮汉腰马合一,两人高的大旗游走在周身之间。时而旋转于腰背,时而飘扬于头顶,遮天的旗面猎猎作响。

霎时间,锣鼓喧天,旌旗招展。

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映得厅堂外的晚霞都失了光彩。

一段表演下来,和众堂的门外都围满了看热闹的人。

“真有两下子!这是哪的团体?”

旁边一人惊讶的瞧着他。

“你不知道?这是以前玄安城内八档花会的掌礼司。”

“听说早年间的十三堂花会全都整合到这和众堂任职,给五方阁培训特殊人才,很少对外表演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