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武关道148(1 / 2)

令张伟尴尬的是,他这么一说,燕翼还真就没打算解释了,由于陶时醉的不省人事,两人也没法接着喝了,在把陶时丢上床后,燕翼也告辞离去了。

张伟则回了房间,吹过灯睡下了,毕竟后面要赶好长一段时间的路,得好好休息养足精神。

第二天一大早,赶着城门开启,一行人从延兴门出了长安,陶时和燕翼一直送到长安城外的长亭(十里长亭,五里短亭,供行人歇息或亲友话别),险些都走过了灞桥,才停下了脚步。

在郑重告辞后,张伟和燕翼他们分别,踏上了回家的道路,这次张伟打算走武关道(又名商山路),这条道路从关中平原穿越秦岭,途径蓝田县、峣关、上洛(今陕西商洛市)、商洛县(今陕西丹霞县)、武关(今丹霞县武关村)、内乡(今河南西峡县)、菊潭(今河南内乡县附近),最后抵达南阳盆地。

相较于来时的路,武关道距离更短,但大多位于崇山峻岭之中,道路崎岖难行,李商隐就曾写下“六百商於路,崎岖古共闻”的诗句,并且路上多有猛兽出没,行人至此,皆是提心吊胆,唐代就曾在武关道上设置捕捉(吏名)之职,主要负责驱逐沿途的豺狼虎豹。

武关道还是连接关中平原和江汉平原的重要通道,在历朝历代一直有着特殊地位,战国时的秦楚曾在此打过丹阳、蓝田两次战役,秦始皇五次东巡,就有两次途经武关道,后来的汉高祖刘邦也是由此进入关中,导致秦王子婴出降,秦国灭亡。王莽篡汉时,绿林军的申屠建、李松也是攻破武关进入的长安,灭亡了新莽政权。

隋唐时,武关道为京城通往荆汉、江淮间的重要孔道,诸多文士、官吏经由此道游学取仕或赴任,故有人称武关道为“名利路”。

唐德宗时曾明令规定:“从上都至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至荆南为次路驿”,即其地位在诸驿路中仅次于“大路驿”的潼关道。安史之乱后,也是这条道路,从东南(主要是江淮一带)源源不断的抽血,维持了李唐王室仅存的一点体面。

并且武关道沿途的自然风光非常宜人,不少诗人都在此留下过自己的作品,现存的就有200多首,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白居易的《登商山最高顶》,王贞白的《商山》,李商隐的《商於新开路》等等。

不过这些都和穿越前的小镇学渣张伟无关,在途经蓝田县的时候,他就只说出来了一句蓝田玉暖日生烟,至于前半句,早就还给语文老师了。

过了蓝田县,之后就到了峣关(今蓝田县城南),与潼关一样,这里也是关中平原的最后一道门户,因临峣山而得名,过了此处,就要进入狭义上的秦岭了(广义上的秦岭西起昆仑,中经陇南、陕南,东至大别山及张八岭,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在峣关附近,三人吃了点东西,顺带采购了些干粮,就开始排队,准备通过峣关了,期间,张伟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似乎变重了不少的马车,又看了一眼关口城墙上张贴的海捕文书,没有贸然开口。

站在峣关前,张伟仰头眺望着层峦叠嶂的秦岭,学习上焚书坑儒的他,自然是说不出秦岭巍巍高山耸,彩云朵朵薄雾中这样的话,只觉得这山真tm大,真tm多,路一定tm的很难走。

很快就轮到了张伟他们的马车,在出示了自己的上任文书和劵符后,值守的兵丁掀开车帘,见马车上装的都是张伟他们在长安采购的物品,便大手一挥就放他们过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