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交货还是交钱1315(1 / 2)

中午饭在平川乡府灶上吃,有炖鸡有腌肉有绿菜,伙食还算不错。

吃人嘴短,秦川不好意思问话问的太硬撅撅。

很和蔼很客气。

“于书记,崔家山村里种洋芋农户说,你下了通知,一亩地收一千五百斤洋芋,顶地膜的账和公粮、特产税,他们说的有问题吧,我就不信。”

他们拿出来的一瓶酒不用打开,喝茶就行,于书记实在想给秦总敬酒,那就以茶代酒。

酒喝了肉吃了,于书记乐呵呵给秦总解释清楚这个事情。

如果严格落实县委的文件,种洋芋农户就是要交地膜钱,交特产税和公粮,一样都少不了。

秦总三月份拉来地膜,说好的一卷是十五块,一卷差不多铺一亩,这是种洋芋农户的投资。

农户不用先交钱,地膜拿走先用,收成下来了再算账。

崔家兄弟说,他们村里人以为这是上面给农户给的扶助物资,一家一家毫不犹豫收下了。

到了五月,上面干部下来给了一纸通知,说一卷地膜要收十五块钱,不用交现钱,到时候看洋芋产量,最少要交两百斤。

这让崔家山村里人很气愤,为什么发的时候不说清楚要收钱?

知道地膜一卷要收十五块,没人用这玩意儿。

于书记也是这个意思,发地膜的时候要说清楚收钱,肯定没人敢要。

秦川给他们拉地膜,也成了农户身上的负担。

交特产税交公粮,一亩地是五十块,农户们也不用交现钱,折成一千斤洋芋。

算下来一亩地交的是六十五块钱。

农户卖了洋芋,手里有了钱,一亩地交上来六十五块钱就行了。

于书记进一步解释。

“秦总,今年我们这儿的雨水充沛,一亩地洋芋能产两千斤以上,农户交完货手里有了钱,交完这六十五块,一亩地上面还要赚一百块,比往年种麦子要好许多呀。”

这种年景,崔家山村里种麦子,一亩地最多也就三百斤,卖钱卖个五十多块。

于书记的这些解释,秦川表示听的很认真。

听出来一个意思,绕过他们拦在中间的障碍,去崔家山村里直接收货,农户的收入有一百多块。

可崔家兄弟说上面不要钱,他们要一千二百斤洋芋。

于书记嘴里的意思跟崔家山村里农户的意思就对不上了。

秦川听明白了于书记的解释,但没算明白,他怎么算的农户手里一亩地有一百元收入?

交完六十五块,剩下的扶农办收购中心收,一斤五分六分,卖五十块钱,跟种一茬小麦差不多。

可小麦七月就收割了,洋芋九月才挖,卖的钱还要卖小麦。

所以崔家兄弟说还不如种小麦。

秦川问一句:“于书记,黄主任,王县长,你们三位领导的意思,崔家山种洋芋农户说的不对,你们没说一亩地要收走一千两百斤洋芋?”

“下面村民有误解是正常的,哪有这个意思,非要他们交一千二百斤洋芋,一亩地上面交六十五块钱就行了嘛!”

秦川点头微笑,端起茶杯给三位领导碰杯。

“领导们辛苦,我秦川今天要不跑这一趟,差点相信了种洋芋农户的说辞,我还以为你让他们交一千两百斤洋芋。”

饭吃了茶喝了,事儿了解清楚了,秦川觉得是时候返回了。

先送黄主任和王县长回他们县委。

跟来的时候一样,离开的时候,也是于书记和他身后的五六个乡里干部在大门口欢送。

半路上,王县长又问秦总,崔家山你的亲戚到底是什么亲戚。

秦川说不是他的亲戚,是大坪村杨家亲戚,大坪村收麦的时候,他们一群人跑大坪村当麦客收麦子去了。

王县长又问具体是哪一家,黄主任意识到王县长问话问的不对,岔开话题说别的事。

回的时候,黄主任说走捷路,比来的时候快二十分钟。

送他俩回到范家坪县委,秦川车子都没下,说去一趟省上,给省里领导汇报一下大坪村的发展状况。

这让黄主任和王县长一脸震惊,秦总你直接对接的是省上领导吗? 秦川说他们要不信,可以去省农牧厅问。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