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0章 范家坪、崔家山村里人1312(1 / 2)

种一亩洋芋,顶三亩麦,这是三月份时间,秦川跟范家坪县委的黄主任沟通时算的账。

范家坪旱平川崔家山的两家人,这会儿就在秦川眼前。

他们两家人说的情况让秦川很忧虑。

“我们不想种洋芋,村里人三月种麦,被乡上干部拦住了,给我们一家发了三卷地膜,说铺地膜种洋芋,到九月挖洋芋,他们专门有人收。”

崔家老哥越说越气愤。

秦川想说一句是我去你们村收洋芋,听他口气,暂时不说。

听他继续抱怨。

“五月份的时候,乡上干部来做动员,说一卷地膜要收十五块钱,折两百斤洋芋交上去。

还说一亩地交五十块钱税,折一千斤洋芋。

除了这两样,还要交特产税的五百斤洋芋,一亩地交一千五百斤洋芋,算下来还不如种麦,可上面不让种……”

男人跟小川说话,旁边的妇人抹眼泪,说了一句:“上面干部今年把人往死逼呢。”

秦川听的身心震惊。

定西地区产洋芋,能浇上水的土地,一亩地能产三千到五千斤。

不浇水的地,今年雨水足,一亩地有两千斤。

可有一千五百斤要上交,农民手里才留五百斤,真不如种小麦。

秦川给他们县里领导做了保证,一亩地保底三百元收入。

这三百元收入,说的是拿到种洋芋的农户手里的钱。

听崔家老哥的意思,他们拿到手的钱还不到一百块,还不如跟往年一样种小麦,一亩地产三百斤,他家十亩地有三千斤麦。

一家人一年到头能吃到白面。

这下可好,听上面干部安排种了十亩洋芋,有没有一百块钱收入不知道。

即便有,还要拿着这笔钱到乡上指定的地方买粮食。

崔家兄弟俩觉得今年的日子过的还不如前几年。

秦川觉得他们说的未免太夸张了。

说不定是他们的一面之词。

“他们说,我们范家坪在三月份去了一个有钱的大老板,给我们领导给了一笔钱,我们范家坪的三万亩地种成了地膜洋芋,都是这个有钱老板不让我们种夏粮。”

秦川听的一脸阴沉。

十块钱押金没发到农户手里也就算了,还强迫他们种洋芋,还收十五块钱地膜,收农业税特产税,一亩地收一千多斤洋芋。

可他们的地最多也就产两千斤。

范家坪县旱平川乡崔家山村,秦川记住了这个名字。

嘴上问:“崔老哥,捡完麦穗离开大坪村,你们也不是回家吧?”

“不回,新安县有一片商品粮基地,我们当麦客的人去那里收麦,一天能挣三块钱。”

这让秦川心里又有些不好受。

新安县那片商品粮基地,秦总的三辆收割机开过去收小麦,没他们挣的钱。

秦川站起身,意思很明确:“老哥,你们七个人也别去新安县商品粮基地了,帮我摘青椒,我给你们管吃住,一天开八块钱工钱。”

秦川名下有二十亩青椒。

两个男人眼神里是不相信。

“一个人一天八块?真的吗,我们收麦子一天能挣五块钱就不错了。”

另一个男人很担忧的语气:“摘青椒是不是很辛苦?”

“辛苦不辛苦的你们干两天就知道了。”

已经是下午两点,张春身后是路晶顾秀秀,一块进来了。

看院子左边灶房门前坐着七个陌生男女,张春脸上疑惑:“小川,他们是谁?”

“我家定西的亲戚,跑来给我割麦,麦子割完了,那就帮我摘一个月青椒。”

张春以为是小川媳妇大姐家那边的亲戚,没多问,给路晶和顾秀秀安顿,腾出来两间房安排他们住宿,吃饭就在灶上吃。 “小川,我没时间管村里事儿了,你看着安排,我和尕蛋去小水村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