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8章 小洋芋大产业合作愉快1138(1 / 2)

王莎拿了陇西县委开的介绍信,两个县委财务女干部带她,去了外面街上的农业银行。

办完财务对接手续就到中午了。

王县长办公室里,扶农办的黄主任,办公室的张主任,还有两个女干部围着景宁秦总。

谈事儿的谈事儿,做记录的做记录。

几个人身子探过来,就是想听听秦总在他们大坪村短短三年,怎么就搞成了身家几百万的大老板。

怎么就搞了那么大的产业。

这种情况扯来扯去扯不明白。

秦川嘴角一笑,不扯别的,就说重点。

“王县长,黄主任,我本来有心在定西搞洋芋产业,没想到年前腊月,黄主任亲自跑我们大坪村找我,我很感动,咱不扯别的,就说这三万亩地膜洋芋。”

王县长舒了一口气,秦总来了,他心上松活了一大截。

“秦总啊,你也看明白了,我们是奔着你的货运车和市场去的,洋芋我们能种成功,可拉不出去卖不掉,也是愁啊,所以我让黄主任先去找你的。”

秦川点头。

王县长说的对,洋芋丰收,拉不出去卖不掉,放到第二年三月发芽,喂猪都不吃。

“王县长,黄主任,三万亩,一亩给十块钱定金,这笔钱我今天就给你们,三万卷地膜,从今儿开始,一周时间我给你拉过来。”

王县长瞪眼,小心问:“三万卷地膜,算多少钱啊?”

“一卷是十六块,一亩地铺一卷不够,第二卷用五分之一,一亩地的地膜投资是二十块,其它投资算下来,最多五十块钱吧?”

王县长点头。

“即便铺地膜,投资也不会超过五十块,就看今年春夏雨水怎样,雨下的好,一亩地最多有三千斤洋芋,下的不好,就有些麻烦啊!”

这段时间,秦川使劲想八六年的春夏是不是风调雨顺。

虽然不知道陇西这一块具体什么时间下雨什么时间不下,但清楚记得,八六年前后两年,雨水还是不错,没有特别干旱。

洋芋还算丰收,再有铺地膜技术,那就是大丰收。

他们说的对,这块地方的产业就是缺运能缺市场。

秦总来了,这两项都能解决。

秦川给他们吃个定心丸。

“王县长,黄主任,相信我,今年你们陇西县的洋芋铺了地膜,收成肯定不错,多我不敢保证,就你刚说的,一亩地三千斤没问题。”

王县长还不相信:“秦总说的是真的?”

黄主任接上话:“王县,你放心,秦总搞土地产业,他说最少有三千斤,肯定就有。”

“一亩地最少三千斤,我一毛钱收货,一亩地保证三百元,比种小麦和其他作物效益好吧?”

秦总说的没错,如果一亩地有三百元收入,肯定比种其它作物好,我们这个地方种西瓜不理想,所以选择了种洋芋。

这些地方还不是水浇地,达不到高产。

种小麦,最好的年景,一亩地有三百斤收成就不错了。

小麦还不到两毛钱。

种地膜洋芋,一亩地上能保证三百元收入,对他们来说已经相当不错。

秦川这是保守估计,压了地膜,雨水充足的情况下,一亩地肯定能超过三千斤。

还不能说这个数据,前世的记忆还是有些不能百分百确定。

还要给他们教一项铺地膜技术。

“王县长,黄主任,叫几个人,拿几把铁掀,我看你们县委前面有菜园子,过几天种菜啊,我今儿就教你们铺地膜,三万亩土地上要照我的方法来。”

王县长一脸惊疑:“这就教我们?”

“这就教你们,过一会儿地膜拉进来,拿下来一卷铺上,你们县委干部,扶农办干部,一定要照我教的做,什么原因想都想清楚。”

县委干部叫来几个,铁掀找来几把,就在办公楼下,秦川教他们打板压地膜技术。

跟大坪村棚子里种辣椒一个技术,洋芋也是隔一尺种一棵。

“一学就会一看就懂,到时候地膜揭掉,挖起来也方便,如果每家是十亩二十亩,你们别愁挖,我搞机械,一趟过去挖十几亩。” 秦总这话听的他们一脸不相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