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这个办法是机密,不能让外人知道904(1 / 2)

“陆书记有什么意思,宋同志你快说。”秦建文急着想知道。</p>

宋承志赶紧劝住秦书记这种问话。</p>

“是我帮你们叔侄俩想的办法,千万别说是陆书记的意思。”</p>

秦川咧嘴一笑,提醒三叔:“听到没三叔,这不是陆书记的意思,跟陆书记没关系,宋同志来咱们家,也不是陆书记的意思。”</p>

秦川的意思,宋承志跑大坪村来,跟陆书记没关系。</p>

搞得人家小宋实在不好意思辩解,他就是陆书记打发来的。</p>

“秦书记,小川,张村长,你们在五合乡种西瓜,在一些人眼里看,你们的步子跨的是有些大,他们一时半会接受不了,这种情况很正常。”</p>

宋承志先为李向前说句好话。</p>

陆浩安顿的很清楚,不管什么办法什么手段,以小川老板和李书记的团结和睦为大局。</p>

秦川赶紧点头:“嗯,当然能理解,毕竟没到市场经济全部放开的时间,村里人种地,还要受上面管控,交公粮,交统购粮,这些因素是要重点考虑。”</p>

“小川老板,说到底,大坝村的三千亩土地没种粮食,你招呼不打就闷头干,景宁县农牧局脸上挂不住,李书记也看不惯你这一手,这才惹的他们不高兴。”</p>

李书记要是跟小川老板没生间隙,农牧局赵局也能正常来大坪村说调研就调研,大坪人好心招呼他,事情就不是这个状态。</p>

在大坝村种三千亩西瓜,提前给农牧局打招呼,三千亩地上的这批粮食就不是问题。</p>

宋承志问:“秦书记,小川老板,你俩是不是觉得从你们乡里的粮仓能调动这批粮食,所以敢给大坝人放定金?”</p>

秦家叔侄俩真要这么想,那就大错特错了。</p>

“从我们土高乡的粮仓里调这批粮,现在肯定行不通。”秦建文一脸沮丧。</p>

“我压根就不知道这一处麻烦,要知道我不放这笔定金。”小川虽然不是沮丧口气,但能听出来也是很失望。</p>

宋承志知道,铜城市范围,秦家叔侄俩掏钱也买不来十五万斤粮。”</p>

“我三叔说的对,调粮倒手续的办法行不通,景宁县的储备粮仓库虽然在土高乡地盘上,但调一批粮食过去,要从粮食局走手续,要主管副县长签字,李书记签字,你觉得李书记能签么?”</p>

从五合乡收上来的公粮统购粮,最后都要移交到铜城市粮食储备库。</p>

怎么可能这么倒手?</p>

刚开始,宋承志也这么想,粮库里的粮倒一下手,到了明年夏天,大坪村一万亩粮田上的粮食补过去不就完了。</p>

可粮食局去年整顿违法乱纪,把关很严,这样倒手肯定行不通。</p>

再说了,陆书记也不会答应给粮食局说这个意思。</p>

张春的一个想法很直接:“大坪村十几辆拖拉机开出去,每个村子转着收粮,给高价,不信收不上这批粮食?”</p>

“瞎扯,私人收粮食倒差价是犯法的,抓进去关到九二年。”秦川提醒他。</p>

九二年以后,私人收粮食,办一张收购证就能走通。</p>

宋同志站起身看门帘外面有没有人,确定没有人。</p>

他想到的办法悄悄说。</p>

“小川老板,每年八月,军区粮库有个操作,新粮收进去,旧粮腾出来,你不是给军区卖西瓜么,你有个亲戚不也是军区领导么,这条线牵上,你手里就能转出来五万十万斤小麦,当大坝人今年交的统购粮,这是解决这桩麻烦的最好办法。”</p>

叔侄俩相互看一眼,大气不敢出。</p>

有个情况不明白。</p>

“小宋,私人老板走街串村收农户家里粮食会被抓,收军区往出腾的军粮就不犯法,这是什么说头?”</p>

“就八月这一个月时间,有村里一纸介绍信证明,有乡上盖章备案的,去军粮储备库,私人老板就能拉出来这批粮食,要给钱的,不是白拉。”</p>

秦川想到了一个情况。</p>

“我想起来了,小宋,十年前,军区为了援助西北偏远农村人解决温饱,开了这么一个口子,那时候只要有村里一群人拿着证明去军区粮库领粮食,不要钱就能领出来一些救命粮。”</p> “小川老板,你果然厉害,就是十年前这个政策延续过来的,现在要收钱的,记住,开村里证明,乡上盖章备案,手里有这份证明,谁过去拉都行。”</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