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四月天越来越暖和875(1 / 2)

大坪村西山沟五百亩土地种西瓜,这事儿没什么特别,去年就种西瓜。</p>

最后一算,一亩地收五千斤西瓜,一亩地有六百块收入。</p>

种春麦收夏粮,一亩地有三百多斤,折合人民币一百元。</p>

罗小毛手里有三千块,是因为她家种了十亩。</p>

这片西瓜地,最少的一家就有五亩。</p>

今年跟去年大不一样,上喷灌铺地膜,摆脱了靠老天爷下雨要收成,这就很特别。</p>

去年秋天喷灌浇透了一次水,冬天冻了一尺厚,害虫和荒草籽泡涨后再冻死,省了春天打农药除虫除草的大半劳动。</p>

而且,带头人说去年一亩地收五千斤瓜,今年收一万斤过。</p>

秦建文和张春听到这个数字吓一大跳。</p>

“川子,增产幅度有这么高?今年冬天没那么好的一场雪。”</p>

“铺了地膜,地里温度高,有了喷灌浇水,坐果期膨瓜期水分充足,一亩地多种一百窝,就有一万斤过了,这是今年,明年再种西瓜就不行,肯定减产。”</p>

“那是,种三年就要倒茬。”</p>

拖拉机拉进来十几卷地膜,李家王家秦家张家户抽出来两户,大家在带头人家五亩沙地沙里铺地膜。</p>

瓜窝子隔一尺铲一个,左右两边双行距,一行出去,地膜拉开铺在上面,两边用地里沙土压严实,隔一米地膜板上打一个截子。</p>

很快一行铺了过去,明晃晃耀眼睛。</p>

“学会了没?跟一加一等于二没什么区别。”秦川嘴上乐呵。</p>

铺地膜技术在大坪村提前五年出现。</p>

过了今年到明年,整个西部干旱地区抢着要地膜,不愁那十万卷子卖不出去。</p>

从远处看,西山沟秦川家地头,站着一排人看铺地膜,白哗哗耀眼睛铺过去一行又一行。</p>

王莎和几个年轻老师也夹在中间,帮川哥拉地膜卷压边角,干得认认真真。</p>

不到两个小时,秦川家五亩地里铺上了白花花一片。</p>

冯闯将觉得自己看都能看会,别说上手学的铺了两行。</p>

王得周蹲在跟前看了半天,嘴里嘀咕:“既然起保温效果,干么不直接种西瓜籽,还要花钱移瓜苗?”</p>

他家的大棚里没有育瓜苗,他要花一笔钱给张春,再从别人家菜棚里移出来十亩地的瓜苗。</p>

他掐指一算,心疼的要命。</p>

一亩地的瓜苗钱就得六十块,十亩地就得六百块。</p>

他心里骂,秦家这小子心真黑,瓜苗育出来,他的目的是赚一笔钱。</p>

种西瓜籽,一罐子一亩地还种不完,一罐西瓜籽才十块钱。</p>

他决定种西瓜籽。</p>

大坪人各家跟着小川压地膜的节奏,用了三天时间,西山沟五百亩沙地都铺上了地膜,老远看去白花花一片,耀眼睛的同时让人心惊肉跳。</p>

有些人满脸质疑。</p>

“张村长,我觉得咱川子闹着玩呢,就这能增产到一万斤?”</p>

“地里不是绿色,是白色,哪有这么种的?农牧局的领导也不上指教一下这是什么技术,好像就咱们大坪村给沙地里呀地膜。”</p>

其实张村长心里也很忐忑,要不是水地湾有两百个大棚也是塑料,让大坪人心里有了承受能力,这玩儿铺在地里,让人白天黑夜心慌难忍。</p>

“今年第一年搞,总不能不听川子的,大家等着瞧,高崖那片棉花地也要压地膜种棉花,罗家湾亲戚也会跟着咱们村压地膜。”</p>

又三天过去,棚子里的瓜苗扯了一尺长的瓜蔓,还不见带头人说移栽瓜苗。</p>

“川子,你不是说清明节过了移么,咋还不移,在棚子里结西瓜蛋子呀?”张春一脸焦虑。</p>

“春叔,清明前十天后十天,咱这儿肯定来一场倒春寒,过十天再移不迟。”</p>

王德周家压地膜之前,给瓜窝子里种上了西瓜籽。</p>

他悄悄种的,憋了两天,实在忍不住给别人夸口,我家十亩地,我省了一千块。”</p> 听他说这话的人不明白了,他怎么就省了一千块块?</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