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这几年,黄瓜比猪肉贵382(1 / 2)

八叔家堂弟先打招呼:“川哥你来了,你昨晚真喝了二斤?”

“别听春叔瞎扯,你们干么在猪圈里放火?”

张春嘿嘿笑:“川,是你三叔教我这么干,新建的猪圈里烧柴草,烧几天就能把猪仔圈进去了,你看看他们的猪圈,就一个敞窑,下这么大雪,我怕咱辛苦拉来的这批猪仔冻死呢。”

一排猪圈里都烧了一堆火,烟熏火燎三四天,再把各家抓走的猪仔抓回来,架子一搭棚膜一盖,里面生上炉子,黄瓜长多快猪仔就长多快。

“川,你这个想法是对的,我算了一笔账,养猪比种菜还赚钱。”

这年头大家都急需要吃肉,养猪当然赚钱。

可搞养殖要有半年过程,这半年时间尽往里面搭钱,谁有能力搞起来养一百头的猪圈。

秦川说道:“我刚要去咱大棚看看,天阴下雪光照不足,瞅人呢!赶上了这种天气,看这儿冒烟,还以为谁不明不白放火呢。”

张春从猪圈里跳出来,语气不是担心大棚里不结黄瓜,是担心卖不出去。

“大棚里土墙上挂了一排洋炉筒子,我给他们各家安顿了,炉子里火不能灭,棚里温度没问题,昨天黄瓜三寸长,今天就成五寸长了,比大田里长的还快,我是瞅怎么拉出去。”

“只要黄瓜长成了,咱还愁卖不掉?”

“这不是下了大雪嘛,往铜城的路能跑?”

西部地区下大雪,车子不敢跑兰城不敢跑西京,但往铜城跑应该没问题,运煤卡车给火电厂拉煤炭,轧出来一道路,雪消掉了。

再说了,村里秦建生家房背后两孔窑洞,上一个月三十几个人挖,又大又深,五天后摘下来的菜在两孔大窑里存起来,不会冻掉也不会坏掉。

能储存十天还跟刚摘的一样新鲜。

两个人往水地弯大棚去。

老远看见各家棚子底下站着人,拿着两米长的芨芨草扫帚扫棚子上的雪。

“川,其他人家问我呢,说他们的棚子什么时候搭?各家都想着有一个大棚,冬天也有一笔收入。”

“哦?现在心急了?刚开始都笑咱俩瞎折腾!”

村里多一半人是观望,冬天下雪天还能种菜?

这十家人种大棚,张春做了好几天动员工作,他们一分钱不出,有什么不行!

现在看棚子里绿秧秧,密密扎扎黄瓜青椒挂满枝子,他们又往张春家跑,什么时候他们也搭棚子。

“春叔,还是我那个意思,没有大棚的人家,各家出劳动力,一个车摊二十个人,五辆货车拉沙,西山沟那些土地都要压成砂地,这一场好雪,明年的砂地西瓜能长到三十斤,要抓紧了。”

说着话,两个人走到第一个棚子跟前。

张祥两口子笑着打招呼:“川,你看嘛,不要你安顿,一早我们就把棚子上雪扫完了,雪这会儿停了,不会再下了吧?”

雪确实停了,但天没晴开,到晚上了又下。

“祥叔,不一定晚上不下,早早起来拉草帘子扫雪。”

“那是,能不听你的嘛!”

两口子满脸堆笑,揭开大棚进口门帘。

秦川和张旺进去,温热潮湿,受不了的感觉。

浇了水生了炉子就是这个感觉。

“春叔,南方的夏天就是这感觉。”

“是吗,那咱干嘛去南方,钻大棚就行了。”

秦川手一伸,摘下一个直溜溜黄瓜咔嚓咔嚓 咬,说实话没夏秋大田的黄瓜好吃,可值钱啊!一个大棚这一个冬天出去,就有一万元收入。

密密麻麻挂着数不清的黄瓜。

这几天光照有一阵没一阵,要是从早上到晚上都是晴天,第一茬出棚了。

张春小声问:“现在市场上多少钱?”

“一斤批发价五毛,兰城菜店可能有卖的,下不来一块钱一斤。”

“一块钱一斤?我的天,猪肉才一块多,这么贵谁吃啊?”

“有的是人吃。”秦川笑着说,“咱村里这批大棚菜不是往铜城农贸市场拉的,是往省城拉。” 这年头的大棚黄瓜就是一斤一块钱,虽然贵的要死,可城里人还是要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