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4 章 复习资料&amp...54(1 / 2)

齐老师搭的最晚的一班车离开的新都。

两人就高考这个话题聊了很久,齐老师说:“资料有没有用,放在我们学校的学生身上并不明显,可如果你能考出成绩,甚至能考上大学,那意义就不一样了,哪怕你能考上本科,都说明我整理的资料是有用的。”

既然做教辅资料,针对的对象自然不能只是南江一中那样的学生,而是应该面相更广大的一群人。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源听名师授课,也有很多考生连买一套教辅的钱都很紧张,如果教辅资料能顺利面世,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

两人说的彼此都很心动,于是定下下次见面的时间,齐老师还建议楼小乔回去了自己先看看书,好歹有点底,要不是注意到了时间,齐老师还真是会在新都待到过夜。

妻子走了以后,王健就一直心绪不安,他在小区门口走了好久了,满心焦急的等着妻子。

他就怕万一妻子这脾气回老家要钱,一言不合跟那边亲戚起了冲突,人家是一大家子,她只有一个人,真挨人家揍了怎么办?

又怕真要到了钱,半路上被什么小偷抢劫的盯上,被人抢劫了怎么办?

反正王健越想越害怕,甚至后悔自己没有跟着一起去,这一晚上他都在前往汽车站的附近跑了几轮了,人也没回来,他都差点要去报警,大概十点多的样子,高考生下了最后一节晚自习,学校附近热闹起来,还是没有妻子的身影。

王健心里害怕极了,又回去了一趟,踩着自行车就往汽车站方向走。

他记得八点多有一趟车是从新都来南江的,这趟车很准时,妻子如果回来,一定会坐这班车,结果才走到半路,就看见了背着背包走在路上的妻子。

“秋璇。”见到妻子,王健的心总算放回到肚子里,马上踩着单车过去,刚好停在齐秋璇旁边。

他仔细看着妻子的脸色。

嗯,看上去心情还不错。

王健很忐忑的发问:“你这是去哪里了,怎么搞到这么晚才回,路上没碰到什么事儿吧。”

太晚了,齐老师下车的时候就没找到车,三蹦子倒是有,大晚上的她也不敢坐,好在汽车站离家不远,刚好今天她亢奋的很,干脆一路走了回来,谁知道还没走多远,就看见王健骑着车过来。

齐老师今天心情不错,不想跟他吵吵:“哟,来接我?”

王健伸手搭在妻子的肩膀上,接着路灯昏暗的光线,上下打量着妻子,发现她身上没什么受伤的痕迹,一颗心总算放回到肚子里。

“你,你没事吧?”

“你猜?”齐老师卖了个关子,难得笑了起来。

王健心里咯噔一下:“你还真把钱要回来了?”

齐老师不乐意了:“怎么,我自己的钱,我还不该要了?”

王健哪里是觉得不该要,之前他也开口要过,但亲戚们一诉苦,他就抹不开这个脸,于是一次没要成,两次也没要成,反正人家一直是缺钱的,你能拿他们怎么办吧,人家就是没钱。

要债这种事,就看谁更拉不下脸来,这种事威严的齐老师干了,给人一种瑟瑟发抖的感觉。

齐老师冷笑:“你那几个舅舅阿姨也真是的,之前是不是跟你说家里困难的很吗,但你自己看看,你小姨我就不说了,房子也盖了,车子也买了,借我们的钱却不愿意还,大舅二舅家里其实都有钱,人家存着定期呢,我去的时候你大舅跟二舅都说,想到期了再给我们,可你知道他们存了多久吗,存了八年!”

最后她说不要利息,利息抵了,非要他们取,才把钱取出来的。

拿着他们的钱吃定期利息,真有意思!

不然等到八年以后,转手又存个定期怎么办?

钱,还是要放在自己手里才踏实。

王健被齐老师说的脸通红。

“都给了?”

“不给怎么办,我跟你说以后还要给亲戚们借钱,得问过了我。”齐老师想了想:“不对,暑假我去趟京市,把房子买了,咱们还借点贷款,以后见人就哭穷。”

王健给吓了一跳:“去京市买房干嘛?”

齐老师:“我闺女还要考京市那边的研究生,我自己也想往京市使力调,这次有个很好的机会,不出四年要是能做出成绩来,到时候调去京市就容易了。”

她为什么不怕得罪这边的校领导?

只要教辅资料出名了,全国想挖她的学校不知道会有多少,就算是公立学校容不下她,京市那边还有不少私立学校呢,她现在就是少了个名气。

除了数学资料,还有英语的,齐老师让王健从高一的开始整理,她预计三年以后,如果等不到楼小乔高考出来,她自己都要找个普通中学做教辅的试点,只要对比两届高考成绩,就知道这套资料到底好不好用,齐老师这个面子还是有的。

齐老师回到学校以后,就开始整理起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资料,她是数学教研组组长,除了自己整理,还带动了组员们一起整理,老师们不知道她要做什么,都挺有激情的,这个工作基本上都是他们这些年固定起来做的,尤其是对每一年的重大题型的押题,南江一中的数学工作组做的是如鱼得水。

更多的工作是齐老师自己完成的,她把手稿带回到家里,经常一忙就是到深夜。

王健回来的再晚,都看见妻子坐在课桌前,不像是在备课。

“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齐老师头都没抬:“之前跟你说了,跟一个朋友一起合作,搞一套复习资料,你以为我只是说说吗,我让你整理的呢。”

有一些是高一数学的资料,她准备带给楼小乔的:“要高一的英语资料,我要带给朋友。”

王健走到书桌前,看见本子上写的密密麻麻的稿纸,揉了揉额头:“朋友?就是之前村里送你去医院那个,她要这些东西做什么?”

看到这些资料,王健联想到那个女人,脱口而出:“她不会要高考吧。”

其实王健对楼小乔不是很有印象,毕竟他回家次数也少,但上次她送妻子去了趟医院,他也留意了一下,这样的女人再普通不过,在这之前他不觉得妻子能跟这么平凡的女人做朋友。

不过她在那个时候搭手送齐老师去过医院,王健心里感激她是一方面,但并不看好她想走妻子这条路去高考。

要知道,高考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学校苦读三年的都要淘汰掉那么多,她一个在家读书的,想走这种捷径,未免也太搞笑了,偏偏齐老师还这么认真,陪她胡闹。

“我觉得她这个人很聪明,也有韧劲,没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

“行吧,你要高一的资料是吧,我明天找人给你弄一份来。”

王健对待这件事情,并没有像齐老师这么上心,第二天跟组里的其他英语老师提了一嘴,人家就帮忙拿了一套一中的试卷,还有一些一中自己编纂的辅导资料什么的,都是内部流传的东西,当然学校也没有说不让给别人,大家家里如果刚好有读高中的,又没有考上南江一中,互相之间都会带上一份,这种资料还算齐全。

齐老师整理出来的高一数学资料也很齐全,周末她跑了一趟新都,就把资料给楼小乔了。

楼小乔最近跑跑造纸厂,再跑跑印刷厂,确实没什么事,高一的课本她找人借来以后也在看,而这时她的眼睛里看到的却不是复习资料,而是——

一卷洁白的卫生纸摆在楼小乔面前,这已经比当下占领市场最多的实心卫生纸要高档很多,正是因为定位高档,价格也不便宜,这样的产品放在当下的市场来说,顾客还是嫌贵。

造纸厂自己想在本地找到几个大的供货商去推。

先在本地的超市上货,再慢慢往外面铺。

“咱们这个卫生纸的质量绝对有保证,先让市场部的去本地的超市试试,本地市场还是看关系的多,在外地咱们未必有这样好的关系网,先把本地的市场做起来,再往市里铺,另外你们给了各大超市寄样品了没?”

楼小乔不知道现在一些大的超市上架需不需要上架费,但造纸厂作为本地的龙头企业,跟这些超市谈起来,还是有优势的,样品一寄出去,就有好几家超市有采购意向了,不过他们想先货后款,等货卖掉以后再给钱。

站在造纸厂的立场,当然是想先给钱。

货发给他们了,人家不卖力卖怎么办。

反正货没卖掉,压力是给到厂家这一边。

货是生产出来了,但销售路子又没有想象中的好。

做广告吗,厂里没钱。

现在是产品有了,但下游的供货商还在犹豫。

想卖出去,难。

这种情况在早几年怎么可能,以前可是只要你有东西,就有大把人捧着你,抢着要。

时代在变了,这是大家能感觉到的。

陈妮约了本地几个大超市的老板谈过,大家彼此之间都有顾虑,你防着我,我也是防着你。

“现在厂里有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固定零售点,且先卖着吧,也不能着急,产品是好产品,实在不行我们去外面摆地摊,也能把产品卖出去。”

陈妮对产品有信心,只是厂里的情况再一次陷入低迷。

这次楼小乔也没能给他们带来惊喜出来。

厂里这次可是花了大价钱,引入的产品线,几乎又是搭进去全部身家。

楼小乔安慰她道:“只要产品没问题,就是方向问题,不用太着急,先切入零售市场,慢慢卖,大卖场后面再进去也来得及,一步一步的来。”

生意不好做,但饭还是要吃,谈完事情陈妮邀请她:“走,我们出去吃个饭去。”

楼小乔自己是没什么事情的,但害怕陈妮是客套:“不耽误你的事?”

“请你吃个饭的时间还是有的。”刚好也到中午了:“这段时间不是很忙,大家都等到产品正式上市呢,说不定过段时间真的忙起来,到时候就真的没空请你吃饭咯。”

厂里清掉了一批人,暂时也停止招人了,留下来的都是对厂里比较忠诚,也能干活的。

保守的留下来几条生产线,目前在做的几个产品其实还在赚钱,想维持厂子的运转并不难。

转念一想,比起县城好多国企,造纸厂算好的,纺织厂跟氮肥厂这两家,熬过了年就宣布破产清算,去年纺织厂还集资合股了一次,有些职工掏了一万多出来买了厂里的股票,还是没把厂子救回来。

杨厂长最近也萌生退意,想早点退休。

重担于是都压在了陈妮身上,她待在厂子里,都感到沉重的喘不过气来。

只是厂子把未来几年的发展,都放在卫生纸上头,结果做出来却不尽如人意——卷纸的市场已经被很多小厂子占领,目前想进驻没那么容易。

陈妮只想说一声,做新产品,新市场真的太难了。

要是继续维持原装,厂里是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但也仅仅只是生存而已。

陈妮晃了晃脑袋:“你最近在忙什么呢?”她看楼小乔最近没少往外头跑。

楼小乔眨了眨眼:“在布局未来的市场,为了祖国的未来。”

陈妮笑了:“还祖国的未来,话不要讲的那么大哦。”

两人相视一笑,出了厂子大门口,就有一排小饭馆,陈妮找了一家看着装潢最好的走了进去。

老板娘看到她,高兴的上前打招呼:“这不是咱们陈厂长吗?”

招呼一变,又不一样了,陈妮现在是厂里的副厂长。

大家都清楚,这是杨厂长在给自己退休铺路。

有了草纸的营销案例,大家心里头都清楚,竞争过陈妮是不太可能,她现在坐在这个位子上,算是实至名归。

老板娘热情的把餐单拿过来:“你们看看点点什么。”

陈妮问:“你们店有什么?”

老板娘说:“刚好送来了一桶黄骨鱼,搞个鱼汤就蛮不错的。”

陈妮看了楼小乔一眼:“再炒个青菜吧。”

她这一趟去广东,跟当地人学了要吃青菜,几乎没顿饭都要吃点青菜。

按当地的话说,吃青菜不热气。

新都本地没有必须要吃青菜的说法,这边所有的素菜都是青菜,这些年还没富裕到顿顿有肉,顿顿吃青菜不才是常识吗,老板娘却是很熟悉的,知道陈妮喜欢吃哪几样青菜,收回餐牌就去忙活去了。

半个小时左右,鱼汤才上桌。

新鲜野生的河鱼,炖的奶白奶白的鱼汤,两人吃的畅快不已。

可惜小鱼的鱼刺也多,楼小乔一边撇鱼刺,一边甩手:“好吃是好吃,就是麻烦了点,这要是我家里孩子,我是不敢给他们吃这些小鱼的,光挑刺够我忙半天的。”

老板娘扯了把卫生纸过啊我们这个鱼真的就是上游的河里面打的,数量少的很呢,以前潘主任就最喜欢吃我们家的鱼汤了,鱼他都不吃的,要我们提前撇开,单独做一道鱼汤.”

说到这里看看陈妮的眼色,突然哑火。

以前潘迪经常拿着办公室的经费吃吃喝喝,厂里很多人都知道。

潘迪对吃的可不要太讲究,吃鱼就只爱喝汤,他还懒得自己撇,鱼肉要扔掉,只留一道奶白奶白的鱼汤,那会儿看来这多奢侈啊,不是花自己的钱,他是一点都不心疼。

在外面开馆子的老板最清楚不过厂里谁好谁赖,后来厂子效益不好了,潘迪就要“挂账”,老板娘不好得罪他,毕竟在厂子外头开厂,还是要走通办公室这条路子的关系的,就只能硬着头皮给他记账,到最后光他一个人吃饭的钱,都欠了一万多。

这么多钱,对于普通家庭,可能几个月的辛苦都要泡汤。

后来潘迪被厂里开除,是陈妮帮了忙,才追回来一部分。

所以这老板娘对陈妮的感谢,是打心底里的。

刚好周围有客人喊老板娘送点纸,老板娘又跑去忙别的去了。

楼小乔捏着那团卫生纸擦了擦手,突然就顿住了,这纸也太难用了,沾手就不说,吃个饭还要扯,扯的脏兮兮的,她问陈妮:“你们厂子里能做那种抽纸吗?”

现在市面上的卫生纸大多数是两种,一种是按斤称的,那种是草纸的进化版,一张一张的也很粗糙,还有一种就是实心卫生纸,按卷卖这种质量比按斤卖的稍微要好一点,但比不过当下厂里生产的这种卷纸。

楼小乔说的是,抽拉的那种纸,很适合在饭馆里面用的。

不用像这样一大把一大把的扯开了给客人,用一张扯一张。

她比划了一下给陈妮看,陈妮想了想:“也能做,但量产起来做的就不止一点点,这种纸究竟要在什么地方用呢?”

楼小乔指了指饭馆的老板:“饭馆里面。”

现在饭馆开多了,除了价格跟口味,也都比拼起质量来了,没看厂子外头的一个小饭馆,前台都随时备着卫生纸吗?

楼小乔的目光扫向刚才那个老板娘:“像你们现在这种小饭馆,都准备了卫生纸吗?”

老板娘笑道:“那可不是,很早以前就有了啊,客人要擦手、擦嘴,都方便一些,这些钱我们是省不得的。”

楼小乔再看向陈妮的目光中就带着几分笑意:“你说呢,如果有一种比卫生纸更方便,更好用的纸巾,你愿不愿意买?”

陈妮可耻的心动了。

要生产出另一种规格的纸巾没那么简单,机器有一些部分要调整,产品大概过一周左右才能生产出来。

除此之外,外包装的硬壳纸也是要提前做好尺寸的。

一周之后,一包包新款的抽纸摆在会议室的桌面上。

所有人都盯着那一包包的纸。

陈妮抬抬下巴,示意楼小乔做演示。

楼小乔上前,拆开包装盒以后,把里面的纸一张一张的抽了出来,一旁围观的看的惊奇不已。

“这也是卫生纸?”

“这也是卫生纸,是可以抽的卫生纸。”

这个卫生纸跟卷纸不一样,看着很稀奇也很有特色。

“这个纸好啊,价格呢?”

“一块钱一包吧。”

“这价格也不贵,但质量比卷纸可要好多了。”

既然之前做卷纸卖,不是嫌弃咱们贵,咱们就做抽纸。

卷纸跟抽纸可不是一个系列的,没什么可比性,可抽纸对于当下的人来说冲击力自然要强很多。

陈妮笑道:“咱们之前的产品跟市面上大部分的抽纸都撞款了,这款纸是楼小乔建议我们做的,目标就是新都大大小小的餐馆和酒店,咱们不用去超市,直接去餐馆跟酒店去推销。”

先用到客户端去。

陈妮想了想,把销售都叫了过来:“咱们这一次不去超市或者商场推了,你们跑餐馆或者酒店,嘴巴甜一点,人勤快一点,先把新都大大小小的餐馆酒店跑遍,然后是南江,是市里,咱们这可是省会城市,只要省会城市先用起来,下面的地市也会学着用起来的。”

楼小乔笑着说:“别小看这些餐馆酒店,广告就在这里面。”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广告在哪里,我们可打不起广告,明星也请不起的。”

底下有人对楼小乔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之前草纸能卖掉,是运气好。

这回要是把饭砸在锅里,厂里真不一定能缓过来。

楼小乔指了指纸盒子旁边的位置:“在这里呢。”

纸盒子,是找的隔壁厂子印刷的,蓝色的包装,蓝色的图标,印的是厂里的牌子。

除了这些,还有联系方式。

比起塑料袋来说,纸盒子做广告简直不要太合适,为此这一批纸巾的成本,足足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为的就是广告效益的投放。

当初楼小乔跟陈妮讲:“这个广告既然咱们打不起,就自己给自己打广告。”

先把产品铺天盖地的卖到终端市场,再在自己的产品上面做广告。

这种隐形的小广告,她是从后世发小传单的形式里面学过来的。

为了这个广告图案,市场部的人可是熬了几个通宵,找广告公司仿佛的确认方案,最后选了一个最好看的图形出来。

有人问:“这能行吗?”

楼小乔笑:“行不行,试试就知道。”

————

天气渐渐热了,谢韬骑着单车跑了很远,满头都是汗。

这家餐馆是他经常吃饭的馆子,见谢韬过来,老板热情的招呼他:“谢经理,又来照顾我生意了?”

谢韬擦了一把汗,掏出随身带的杯子,喝了一口凉白开,等喘匀了气这才开口:“老板,这回是我有事找你帮忙。”

老板抬起头看他,不会是借钱吧。

大家关系也就一般般啊。

谢韬从身后的背包里面掏啊掏,掏出一个纸盒子出来,从里面随手抽出一张纸来,擦了一把汗。

老板盯着那包纸,又看了一眼谢韬,好奇的把纸巾盒拿了过来。

有半张纸在外头。

他随手一扯,又在脸上擦了擦,感觉不到有纸巾粘连在脸上,这才不可置信的再一次抽了一张纸出来。

扯了扯,韧性挺好,挺结实的,比他家以前买的卫生纸要好多了。

以前店里买的纸,擦个汗,能粘半张在脸上,这还不算,有时候客人顺手一扯就是一长条,有些客人脸皮厚一些的,会装作不小心扯个好长一条,用的只有那么一点点,更多的带回家去用,有时候扯的可心疼死他了。

老板不留神,又多扯了几下,一次恰好就那么一张。

既不会一次扯出还省纸了。

老板眼睛一亮:“哎,你这纸是哪里买的。”

谢韬:“我们厂里最近做的。”

老板:“零售卖吗?”

谢韬笑得殷勤:“你要买?”

老板知道他们厂里做的都是大生意,不轻易卖零售:“先问问价格。”

“一块钱一包,一提是十包。”

这个价格不贵,卷纸也是一块五一卷呢,比起来抽纸的价格好像还低了不少。

老板颠了颠重量,是好像比卷纸轻了点:“这里头一包都是实实在在的?”

如果是实实在在的一盒子纸,也不少了。

谢韬指了指外头:“有一百五十抽。”

一共是三层的厚度,跟卫生纸是一样的,只是包装的规格变了,大差不差其实还是那种东西,可换成了抽纸,给人感觉心理上就不一样了,这些做生意的小老板也是会算的,一百五十抽,就是能抽一百五十次,这样算起来一抽也没有多少钱,不像卷纸,每次别人费力往上一提,足足小半卷都没了,每次看到这场景,他的心都碎成渣了。

所以还是抽纸好。

小老板叹道:“这可比我们店里的卷纸好多了,实话不瞒你,每次我看客人扯,我的心脏都被人扯呼着疼,你们这个纸什么时候可以卖,我也买一点去。”

谢韬眼睛一亮,看样子今天不用他去“求”人了。

光这一家店,老板就定了两百包。

谢韬跟小老板聊了会儿,定好了送货的时间,开始跑去下一家。

第二家如法炮制,没想到也是意外的顺利,刚才那一幕,又在第二家演练了一遍,这家老板跟谢韬只是混了个脸熟,但当销售的就是一张嘴皮子,不熟的也能跟你聊到熟起来,半个小时过后,谢韬从这家店走出去的时候,老板又定走了一百盒。

这一幕幕,都是在厂里提前演练好的。

楼小乔教他:“你别看那些餐馆小,人家客人多的话,一天要用掉两盒纸,这些餐馆买东西,可不是十包二十包去买,你多跑几家勤快点,零售市场也就慢慢打开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把抽纸推到新都、甚至南江、乃至于市里的每一个大大小小的餐馆酒店里面去!”

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是特地设计好吸引住这些人的。

谢韬今天跑了几十家馆子,只有一半不到的人定了纸,但最少也有一百盒。

这样算下来,一天也贡献了几千块的销售额。

单位会给他们算提成的,他每卖掉一盒纸,就有五分钱的提成,一百盒纸就有五块钱,一千盒纸就是五十块,那么两千盒,三千盒呢?

单位会不会因此发财他不清楚,但谢韬看到了自己的钱包开始鼓了起来。

他现在干劲十足。

————

厂子里十几个销售,数谢韬的业绩最好,不过派往外地的销售的提成也会因此高一些。

根据远近的不同,最远的提成一盒是有八分钱。

虽然业绩不如谢韬的多,但大家的收入基本上也都是差不多的。

厂里的销售得到了激励,便越发卖力的去推销,除了餐馆,还有酒店,还有各种零售场所,只要是需要接待客人的地方,其实都能用的上抽纸,最高单日销售量是谢韬完成的,他一天就卖了三千盒纸。

这一天天的下来,厂里的销售是忙的飞起,一个两个的恨不得再多跑一家店。

有人有摩托车的就想对占便宜一些,乌拉拉的往外头一开,速度可比踩单车的谢韬快多了。

谢韬也眼红,但一辆摩托车要好几千,以他的工资哪里买的起,他又没有一个拿着双职工工资的好爹妈赞助。

但,很快他就买得起了。

业绩也是写在工资单上面的,谢韬第一个月拿到的提成就有三千多。

谢韬拿到工资的第一个月,先去买了个便宜的摩托车,有了摩托他就跑的更快,也跑的更远,第二个月才能做到更多的单。

谢韬的三千多,转化成厂里的销售额,一个月就是六万多的销售额,别小看六万多,像谢韬这样的销售,厂里还有十几个。

年轻的小伙子大姑娘们,也不管烈日炎炎,干的是风生水起。

包装盒上面的生产厂家足够醒目,去店里吃饭的人一眼就能看清楚盒子的包装。

楼小乔的感受很明显,以前她去餐馆吃饭,都没有这么多的抽纸,现在铺天盖地都是抽纸,老板们也是会算账的,一个月下来就知道抽纸多经济了,以前一卷纸一块五,一天两卷都不够用的,现在抽纸一天两卷用不完。

质量好,价格便宜,客人也喜欢。

有人用过觉得好,却觉得这种纸超市没有卖,也会顺嘴问一句老板在哪里买的。

“哪里有卖的哦,这种纸是厂家直销的啦,我们一次拿货要拿个上百盒人家才会卖给我们的啦,你要买的话,我店里就有,出厂价一块二一盒,要不要的啦。”

这些个精明的老板,也看出来抽纸有市场。

一盒纸能赚两毛钱,顺手卖一卖不香吗?

有人或许只是问问,可有人是真的会买。

开玩笑,这年头下馆子的人,谁家里条件会差了吗,这种包装的纸,摆在家里招待客人也是很气派的好吗,有人会一提(十盒)一提的买,有人也会要老板卖一盒给他们试试。

这些小老板,竟然免费当起来抽纸的销售。

造纸厂没管这些老板到底卖什么价格,但只要上厂里拉货,一百盒起步,都是一块钱一盒,这也是给到这些小老板们的价格。

餐馆里用上了,自家要不要用的了,这些老板们也会拿去家里用。

纸巾是个消耗品,一旦养成了习惯,是很难离的开的。

就在销售的小伙子们把目光投向更远的市场的时候,厂里接到了一个电话。

这次打来的不是什么超市,而是一家地产公司的采购

最近楼小乔很忙,除了偶尔跟张让见见面,拉拉小手。

更多的时间都在捡回复习资料。

楼小乔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在熟悉这些高一教材。

离楼小乔考大学的时间线实在是太长了,好多知识点她都忘了,就算她前世也算是艺术生里面的小学霸,高考也是考了五百多分的,但对付如今的高考,又像是一个新人一样。

但当她摸到书本的这一刻,竟然神奇的发现,她的记忆力比前世还要好。

继承了这个优点的她,再加上前世的记忆,复习起高一的课程来都不觉得很难了。

就算是出门,楼小乔都随身带着语文课本,或是背一背书,或是随便记忆几个单词,一天下来,她竟然有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

这些知识本来就是长期记忆的,虽然过了好几年已经淡忘掉了,刚开始回忆起来是很难,但多次反复的记忆以后,楼小乔发现自己再看这些知识,也慢慢的熟悉起来了。

此刻,楼小乔就在造纸厂的休息室里做英语题。

低头做了很久的题,偶尔也需要站起来活动一下,楼小乔刚站起身来,还没走出休息室,陈妮就拿着一叠纸走了进来。

“你猜,这是什么?”

楼小乔盯着纸上的合同文本看了一眼。

有单位给他们下团单了。

作者有话要说 齐老师搭的最晚的一班车离开的新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