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良缘_分节阅读_第46节(1 / 2)

  段记事拿了一个本子上前来,也当没看见俩人牵在一起的手,表面上和韩牧汇报,实际上却是冲着顾君若道:“大人,夫人,根据昨日赵主簿的来信,我统计了一下,沿途各个村落上山落草的百姓大多下山来了,只一个地方有些怪。”

  “哪个地方?”

  “就是无头山那里,据悉,无头山附近八个村落,最少有八十人上山落草,但到现在为止,下山回家种地的不过十二个而已,与其他匪窝相差太大了。”

  顾君若沉思,“无头山不就是前面吗?”

第七十二章 动脑筋

  无头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三座山,远远看着,就是有身体,有双手,唯独丢了一个脑袋的三座连在一起的山,所以统一起来叫无头山。

  江陵本就多山,但不怎么大,可这三座山凑在一起就显得很大了,上面地势也比较复杂,所以山上的人不下来,山下的人也没胆子上去,只能种地之余在山底下喊几声,呼唤山上的人回家种地。

  “下山的那十二个人怎么说?”

  “他们说其他人不愿意下来,怀疑县衙是骗人的,为的就是把他们骗下来然后一网打尽,”段记事说到这里还有些愤愤,“简直胡说八道,其他村回来从良的山匪不少,我们县衙啥时候为难过他们了?”

  韩牧也点头,“不错,本官岂是那种说话不算数的人?他们不肯下山,是不是因为手上有人命官司?”

  韩牧是颁布政令劝土匪们下山,并表示既往不咎,但若有罪大恶极者,只要有人告,他还是要秉公执法的,这个也是一开始便晓喻各县了的。

  这么多人不下山,韩牧最先想到的就是他们杀过人,所以不敢下山。

  顾君若也是考虑到这个,她道:“若是如此,那就只能等安定后剿匪了。”

  韩牧转了转眼珠子道:“让江信来剿匪我的面子丢大了,不然还是我来剿吧。”

  顾君若:“你拿什么剿匪,衙役吗?”

  段记事立即低下头去,努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祈祷韩牧不要看到他。

  一旁的丁四和长桂一听,连忙道:“大人,我们衙役缉拿贼人还行,剿匪不在行啊。”

  “是啊,是啊,要不还是请驻军出手吧。”

  韩牧嫌弃的瞥了他们一眼,“那不是有我吗,我可是良将!”

  “不是我打击你,而是,”顾君若上下打量过他后问,“你打过仗吗?”

  韩牧噎了一下道:“我打过群架!”

  贺子幽忙拦在俩人中间道:“行了,行了,就算要剿匪,也不是今晚能定下的,我们就这么点人,总不能现在就上吧,不还得回县衙从长计议吗?”

  他拉了韩牧一下,低声劝道:“弟妹说的也不错,你没

  

  领过兵,也没打过仗,那土匪又在山上,你不熟地势,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这打群架能和打仗一样吗?”贺子幽道:“要我说,你就回去找江信要兵,他给了自然好,不给更好,你就和皇帝告状,到时候由京城让江信自己去剿匪才好呢。”

  韩牧没吭声,只是看着无头山的方向颇为不服气。

  鱼汤熬好了,顾君若给他盛了一碗汤,“别看了,黑乎乎的能看到什么?”

  韩牧接过,却没喝,而是看了罐子一眼,“我不吃,你快吃吧。”

  顾君若道:“罐子里还有呢。”

  韩牧却已经把汤给她,然后自己把罐子里的鱼肉捞出几块来,挑了鱼刺后放他碗里。

  但他并不是很有耐心,一直念叨:“这是什么鱼,怎么这么多鱼刺?”

  顾君若看了抿嘴一笑,并不阻拦,由着他挑,他挑出来她就吃。

  见她吃得香,本只想挑两块鱼肉给她的韩牧就一边碎碎念,一边继续给她挑着鱼刺。

  贺子幽捧着碗坐在一旁震惊的说不出话来,谁能相信这是京城第一纨绔呢?

  顾君若胃口不错,喝了两碗鱼汤,又吃了不少鱼肉,难得的睡了一个好觉。

  韩牧却怎么也不能安睡,这里距离无头山太近了。

  等天一亮,他就朝无头山的方向望,虽然蠢蠢欲动,但看了一眼顾君若和贺子幽,他还是决定绕路。

  要是他一个人,他自然是不怕的,大可以大摇大摆的从无头山脚下走过,但带着顾君若和贺子幽,他决定还是稳妥一点儿。

  “你们绕一点路回去。”

  顾君若皱眉:“我们?”

  “对,”韩牧道:“我带小北去查探一下无头山。”

  顾君若抿嘴,“你觉得我们拖累了你?”

  “你们不懂功夫,去了也没用,万一真遇上土匪,我还得照顾你们,我和小北两个去是最好的。”

  贺子幽立即举手问道:“为何一定要现在去查探,待回县衙,我们带足人手再来查不好吗?而且都说了要等江信出兵……”

  “子幽,”韩牧一脸严

  

  肃的道:“我是义县的县令,不可能明知山上有这么大一个匪窝还置之不理。”

  “将希望寄托于他人身上,我十二岁就不干这样的事了,”让江信出兵剿匪只是一个计谋,但他也要做到一个县令该做的事,“来都来了,我要是不去看一看,实在是太对不起我天下第一县令的美名。”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