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4调兵的命令507(1 / 2)

玄远心怀感激地,接过那串由五颗舍利子,精致串成的佛珠,运转法力,开始将其温养于体内。

李平安在炼制这串佛珠时,并未施加任何禁制,因此玄远得以迅速将其炼化,与之心灵相通。

如今,玄远内有袈裟仙器护体,外有李平安布下的灵阵,抵御风火雷劫的狂暴之威。

明处,有青丘狐仙的鼎力相助。

暗处,则有李平安这位真仙境巅峰强者的默默庇护。

若说玄远此番渡不过仙劫,那便真的是天意难违,非人力所能及了。

……

李平安刚踏入器物部,便敏锐地察觉到了,空气中弥漫的异样氛围。

同事们往常的欢声笑语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凝重与不安。

他们眼神闪烁,似乎藏着千言万语,却又在李平安的目光下,欲言又止。

随手招来了陈书吏,李平安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急切:“老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何必这样藏着掖着?”

陈书吏四下张望了一番,确定无人注意后,才小心翼翼地凑到李平安耳边,低声透露出一个惊天消息:“李哥儿,您还不知道吧?”

“现在外面已经传得沸沸扬扬了,说是赵逆与蛮族勾结,导致四州府兵连遭重创。”

“朝廷为了稳住局势,正打算紧急调派人手,前往南疆战场增援呢。”

李平安听后心中一震,这个消息对他来说并不陌生,但他昨日才从了尘真人那里得知此事,本以为能抢在众人之前掌握先机。

现在看来,这消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就连器物部这样的小小天地,也已经被这风暴般的传言所席卷。

李平安深吸一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波澜,继续追问道:“这消息是从何时开始流传的?”

“大约两三天前吧,起初只是些微不足道的风声,大家也都没太在意。”

老陈回忆道,“但昨天情况突然急转直下,消息如野火燎原般迅速蔓延开来。”

“奇怪的是,府衙方面却迟迟没有出面澄清或辟谣,这更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和猜测。”

说到这里,老陈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这消息的来源嘛,我实在是无从得知。”

“不过李哥儿您若是想深入了解此事的内幕,或许可以去问问刘主簿。”

“他老人家在官场上混迹多年,人脉广博,说不定能探听到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李平安毫不犹豫地直奔刘主簿的官署,推门而入。

只见刘主簿端坐在那里,眉头紧锁,一脸愁云。

见到李平安到来,刘主簿似乎早有预料,缓缓地从案桌上取出一份公函,递给了李平安。

“这是今早龚志统领亲自下发的公文。”

刘主簿语气沉重地说道,“兵部要求我们斩妖司派人前往南疆支援,器物部需出九位高手……”

李平安闻言,心中一惊,急切地打断了他:“怎么会如此突然,进展得这么快?”

李平安迅速展开公函,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

公文上明确要求,器物部需派遣三位炼精境高人,三十位炼气境修士前往南疆。

至于炼气境以下的修士,公文上并未提及,仿佛他们的存在微不足道。

在这数十万人的战场上,炼气境修士或许还能发挥一些作用,而炼体境修士则如同蝼蚁一般,难以对大局产生影响。

李平安挥手布下一道法力屏障,将内外隔绝开来,低声向刘主簿询问:“老刘,你给我交个底,咱们器物部到底有几位炼精境修士?”

刘主簿伸出一只手,拇指和小指伸出,形成一个“六”的手势,说道:“算上你李哥儿,总共有六位炼精境高人。”

“除了老胡之外,还有陈书吏的曾祖爷爷陈前辈、儒家大贤申先生、墨家的鲁老。”

刘主薄顿了顿,继续说道:“最后一位是梁老前辈,但他已经外出游历快百年了,一直未曾回归器物部。”

“虽然他的名字还记录在案,但实则已经音讯全无。”

“竟然有六位炼精境高人!”李平安不禁感叹。

斩妖司果然名不虚传,即使是不起眼的器物部,也拥有如此强大的底蕴和实力。

“那这次到底会派谁去南疆呢?”

李平安眉头紧皱,追问道。

刘主簿面露苦涩的笑容,双手一摊,无奈地说道:“老李啊,这事儿我真做不了主。”

“你们几位炼精境高人自己商量吧,有了结果告诉我一声就行。”

“我会如实上报给龚志统领大人的。”

对于炼精境这样的高人来说,他们的实力和背景,都足以让他们在任何地方都受到尊重和重视。

刘主簿可不想因为这件事,而得罪其中任何一位大佬级人物。

李平安眉头紧锁,继续深入追问:“市面上流传的诸多消息,究竟是从何人口中散布出去的?”

刘主簿闻言,声音压得更低,谨慎地回应道:“此事错综复杂,我等小人物实难洞悉其中真相。”

“毕竟……这涉及到朝中的重臣大人们,他们私下里的议论与动作,我等又怎敢轻易窥探?”

李平安心中隐隐有所猜测,这些消息的散播者,极有可能是朝中的某位或某些位高权重者。

他们的目的显而易见,便是要通过这种方式逼迫元武帝下令,调动大军以应对南疆日益严峻的局势。

回想赵奉先的谋反之初,不过是偏安于越州一隅的小小叛乱,那时的朝中百官或许还抱着轻视与观望的态度。

随着赵奉先的势力如同滚雪球般不断壮大,甚至得到了青丘妖国与蛮族的暗中支持,朝中的大人们终于如梦初醒,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他们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任由事态恶化了,必须果断采取行动,以遏制赵奉先的嚣张气焰。

百官们对元武帝的性情了如指掌,深知他的脾气暴躁、喜怒无常,因此谁也不敢轻易触其逆鳞。

于是,他们便选择了迂回曲折的策略,通过故意散布消息,来制造紧张氛围与舆论压力,从而逼迫元武帝就范。

他们坚信以元武帝爱面子、重名声的性格,必定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做出让步与妥协。

果不其然,就在今日,调兵的命令,已经正式下达到了斩妖司。 玄远心怀感激地,接过那串由五颗舍利子,精致串成的佛珠,运转法力,开始将其温养于体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