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灭虎赠千户429(1 / 2)

此刻、他们都聚在一起、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欢乐与和谐。

这样的氛围让人感到十分温暖和舒适、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深夜子时,盛大夜宴终于落下了帷幕。

欢声笑语在夜空中渐渐淡去,留下的是宁静而神秘的夜色。

鲁将军,作为阴司的尊贵主人,亲自将宾客们送出了庄严的阴司之门。

门外,金华郡城隍旗下的勾魂使者们早已静静地等候着,他们如同夜色中的幽灵,神秘而庄严。

对于王和尚、小鹿等金华城的亡魂来说,这一刻是他们命运的转折点。

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魂魄在死后并未立刻归入阴司,而是在阳间徘徊。

此刻,城隍特意派遣了勾魂使者,根据阳间的名册前来接引他们,指引他们踏入阴司的门户。

“见过易庆真人。”

勾魂使者们纷纷向李平安的易庆分身躬身行礼,声音中充满了恭敬与尊重。

他们虽然已经等候了许久,但对于这位声名远扬的真人,他们心中只有敬仰之情。

黑山上尚未消散的雷霆之威,正是易庆真人强大法力的见证。

易庆分身缓缓开口,声音平和而深沉:“贫道与这几位新友一见如故,他们的善良与纯真让我深感欣慰。”

“希望使者能够如实向城隍禀报,为他们争取一个公正的待遇。”

“一定一定。”勾魂使者们连忙应答,眼神中流露出对易庆真人的敬畏与感激。

接着,他们取出了神秘的勾魂令牌,一道道玄妙的光芒从令牌中射出,轻轻落在王和尚等亡魂的身上。

紧接着,一股无法抗拒的牵引之力从虚空中涌现,瞬间将使者和亡魂们卷入其中,消失在了夜幕之中,被带回了金华阴司。

看着王和尚等人消失的方向,左千户的眼神中闪过一丝迷茫与哀伤。

他喃喃自语道:“易庆前辈,我是否真的是天煞孤星?”

“为何自从来到金华之后,我身边的朋友总是接连遭遇不幸?”

“有时候我真的想放弃一切、辞官归隐,或许这样就不会再给他人带来灾难了。”

然而,不等易庆分身开口安慰他,黑山一战中幸存下来的三名捕快便率先发声了。

他们的眼神坚定、声音铿锵有力:“左大哥,你千万不要这么说!”

“我们投身你麾下、并肩作战,就是为了降妖除魔、保护百姓的安危。”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是我们选择的路、我们何惧之有?”

“没错没错!”

另一名捕快也附和道,“我们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左大哥你千万不要自责!”

听到同伴们的安慰和鼓励,左千户的眼神中逐渐恢复了坚定与光芒。

他感激地看了三人一眼,然后望向易庆分身。

易庆分身微微点头表示赞许,然后运用望气之术仔细审视左千户的气运变化。

他发现原本冲天而起的煞气已经消散无踪,取而代之的是隐隐浮现的紫红火焰般的气运。

这火焰中既蕴含着妖魔的纹理又闪耀着功德的灵光,显得神秘而威严。

左千户的命格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他历经磨难、坚守正义的必然结果。

易庆分身心中暗道,或许这也是他未来命运的崭新起点。

气运如烈焰腾腾,妖魔则为其献上了燃烧所需的柴薪。

左千户,曾是天煞孤星,被煞气所缠绕,然如今已化身为妖魔的终结者,以斩妖除魔为己任,不断滋养并壮大自身的气运。

他的修行之路仿佛受到了神祇的庇佑,使其气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李平安目睹了这一切,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憧憬与信心。

易庆分身见一切已安排得井井有条,便准备踏上归途。

他缓缓开口道:“如今一切均已妥当,我也该离去了。”

左千户听闻此言,急忙将灭虎宝刀双手奉上,恭敬地说道:“前辈,这是您的宝刀,请您妥善收存。”

左千户深知,此等至宝非自己所能匹配与拥有。

易庆分身却轻轻摆手,微笑着说道:“此刀与你有缘,切莫辜负了这把降魔的利器!”

话音刚落,他便腾云驾雾、飞身而去,留下了一地惊愕与敬仰的目光。

灭虎宝刀在左千户的手中展现出了惊世骇俗的威力。

就在不久前,它曾一举湮灭上万厉鬼、八位鬼将。

尽管此战李平安的易庆分身,并未借助战戟蛟龙虚影直接吞噬妖力,但积少成多之下,此次行动所积累的妖力能量依然不容小觑。

这些能量,已足够李平安施展出一次,相当于真仙初阶的强大攻击。

李平安原本在贞卿之后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左千户。

如今已经完成,当真是百万打工人的宏伟计划,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

在庄严肃穆的太和殿内,百官如松柏般伫立,静谧中透露出丝丝紧张气氛。

监国太子端坐于御座之上,他的面色如同乌云压顶,阴沉而威严。

目光如利剑一般,冷冷地扫过礼部众官,仿佛要洞穿他们的内心。

礼部,作为皇家礼乐祭祀的守护者,一直承担着炼神境以下神衹册封的重任。

通常是由礼部侍郎精心筛选名单,呈于御前,待皇帝御笔批红,赋予神位。

前日的金华阴界邪神破界事件,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礼部的头上。

那作乱的根源,竟是礼部亲手册封的黑山山神。

“短短数月,洪江孽龙翻江倒海,黑山石妖又兴风作浪。”

太子的声音如同寒冬的风,冷冽而刺骨,“邓爱卿,你身为礼部尚书,对此有何解释?”

邓尚书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恭敬地躬下身子,声音沉稳而有力:“殿下,自大洪立国以来,神祗作乱之事便时有发生。”

“这其中,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神衹多非我族类,其心难测。”

“二是神衹寿元悠长,即便生前德高望重,也难保长久之后不生私心。”

太子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之色,沉声问道:“邓爱卿,你既然明了其中缘由,那可有解决之法?” 此刻、他们都聚在一起、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欢乐与和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