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卷卷更健康135(1 / 2)

正所谓,打铁要趁热。

王建国回到办公室,别的事情都放一边,立马着手起草借调吕良的签报。

内容写得详实。

先客观描述了当前宣传二处的工作困难。

以及近期宣传总局等部署的各项宣传重点。

又阐明了当前处内人员基本情况和困难。

最后,就说经过调研发现,安西省税务局办公室吕良同志非常优秀。

希望从安西省局借调该同志前来工作。

税务总司一般借调人员的周期最短为三个月。

王建国也知道不宜多写,就表示先观察仨月,看该同志的工作能力和品行,再看下一步是否继续借调。

王建国本身是笔杆子出身,副处长和处里剩下那位老同志平时都是恨不得一个字不写的。

所以这段时间小庞下去锻炼,处内材料又成了他这个处长的工作。

他也是急不可耐地盼着吕良早点过来帮他减轻负担了。

让副处长和老同志帮忙双校一遍稿子,王建国赶紧拿着材料又来到副局长办公室。

敲门得到应允后进去。

王建国:“局长,借调签报写完了,请您审示。”

领导讶异地看了一眼王建国。

王建国不由一惊,但又装作面无表情。

领导可不是凡人,见王建国这么积极就明白,恐怕借的这人来历不简单,或者没准跟王建国已经产生了什么关系。

不过正所谓“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领导没多说什么,只是道:“好的,你放在这里我抽空,回头签了再拿给田局签。”

“好的局长,您慢慢看,我先走了。”

王建国便把那份材料放下。

领导没有立刻拿起来看,先是处理手中的文件。

一把手不在就,借人的事必须一把手首肯,也不是急在这一时半会儿的。

等把手里文件处理差不多,领导想起王建国的材料,这才随手拿起来看了。

前面借调理由都扯淡,他一扫而过,重点就看后面。

“安西省税务局?咦?”领导看了吕良简历上的单位,不由得有些诧异。

这位副局长不是别人,正是靳小川的发小——张启张副局长。

看到安西省局这几个字,张启不由得自言自语道:“安西省局还真是出人才啊,前有一个陈涵,现在又有个吕良。”

他倒也没多想,前段时间和李高成有过接触,觉得这位局长是位实干家。

手下能选拔出这样的人才,实属正常。

当即便没有犹豫,在材料上面签署:

【拟同意,请田局审示。】

便把材料放到抽屉,只等一把手出差回来了。

——————————————

安西,平安。

正值深秋初冬时节,离供暖还有几天。

省税务局办公室一片热火朝天,仿佛为了驱散秋日的寒冷。

当然看过前文的书友应该知道,这可不是为了御寒。

而是我们新来的胡玉山胡副局长,上周发布了一连串“开卷”的命令。

办公室各个科都忙得不可开交。

当然,新闻宣传科除外,因为上周陈涵的40篇稿件,到周一上午已经有39篇被采用。

还有一篇是报税务总司的一篇简报,正好和岭南省局的一篇简报撞车。

税务总司办公厅又见安西省局上周末报上来的信息采编得也太多了。 总不能让他们吃肉,其他那么多大局,连汤也喝不上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