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舌尖上的大隋(1 / 2)

铁拐吃着蔗糖,心里却在盘算着另一件事。

经历昨天的地痞流氓事件,铁拐对于蔗糖有了重新认识:蔗糖不仅仅是蔗糖,更是财富,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引来大祸患。

铁拐越发觉得,除了要谨慎行事,还要思考周全;就目前来说,自己根本没有能力保护蔗糖。

当你的能力和财富不匹配时,财富就是原罪!

铁拐对铁刘氏说道:“娘,这个法子熬出来的蔗糖,不行。”

铁刘氏大为诧异,疑惑道:“为何?难道还不够甜吗?”

铁拐摇摇头道:“不是,是太甜了!”

铁刘氏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解道:“太甜了?”

铁拐不答,低头思索起来,暗道:糖在食物匮乏的年代是稀有品,它的地位甚至可以跟古代的盐相提并论,是一种国家战略物资;同时,糖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市场效益,这样的泼天富贵,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家破人亡。

尤其是铁拐毫无实力的情况下,就算一个小小的地痞流氓来抢配方,都可能让他身首异处,更别说吃人不吐骨头的士族官府。

“必须想个办法,既能降低风险,又能养活自己。”铁拐心道。

如果按照这种甜度,铁拐估计不出一个月,蔗糖就可能被抢,运气好有可能收归官府;反正从此跟铁拐没有半毛钱关系,最多落个蔗糖发明者的名声,从此被各种势力讨要配方,甚至追杀……小命不保!

如何才能保住配方?让蔗糖即有市场,又不被大家惦记呢?

真是难办啊!铁拐愁坏了头。

“拐儿,怎么了?”看到铁拐愁眉不语,铁刘氏担心道。

“娘,我没事。”铁拐道:“刚刚爹爹传梦给我,说我们家将有大难,这个蔗糖,就是罪魁祸首。”

铁刘氏被吓了一跳,将信将疑道:“你爹真的这么说了?”

铁拐点点头道:“是的,孩儿岂会蒙骗母亲;爹爹说了,如果蔗糖大卖,心怀不轨之人就会来强抢方子,我们孤儿寡母,如何抵挡得住?这不反而害了我们吗?”

铁刘氏一听,大觉有理,不禁也跟着忧虑起来。

铁刘氏发愁道:“”这如何是好?你爹爹千辛万苦托梦给你,本是保命的法子,如今成了害人之物,这可怎么办呢?”

母子俩一时沉默,真是好消息来的太快,去的也快!

正一筹莫展之际,忽然铁拐双手拍头,道:“我怎么那么笨呢?切糕,切糕啊!”

后世大名鼎鼎的切糕,不是最好的模板吗?

“娘,刚刚爹爹又给我传梦了。他跟我说了一个法子,一定可行!”铁拐道。

“什么法子?”铁刘氏追问道。

“刚才爹爹嘱咐说把蔗糖方子烂在肚子,谁也不能说,我们也不能做,以后我们就用这个法子做蔗糖。”铁拐道。

说完,铁拐将切糕方子详细描述了一遍。

铁刘氏一边听一边认真点头道:“听你爹的,蔗糖方子我谁也不说,从此以后烂在肚子里。”

铁刘氏说完,还不忘问道:“你爹教的新法子能成吗?”

“能成,娘,我们先试一试,家里有什么豆子和糯米吗?”铁拐问道。

“有些胡豆和花生,糯米也有,可用吗?”铁刘氏道。

花生在古代就有,中国是发源地,后世汉景帝墓的考古发现了大量花生。

蚕豆又名胡豆,元代农学家王桢在《农书》中说:“蚕时如熟”,在我国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就有蚕豆,《天工开物》一书说蚕豆“甚多而贱”,在古代蚕豆是用来代粮充饥的。

糯米更不用说了,秦始皇修长城用的工料,就是糯米和桐油混合把石头粘在一起。

所以,铁刘氏说的这三种东西,在南方很是普遍。

“太好了,娘,你弄些胡豆、花生还有糯米,和着青蔗汁一起倒入锅中,慢火熬制,直到凝结成块为止。”铁拐道。

铁刘氏连忙答应下来,不顾一夜没合眼,连忙按照铁拐的法子,又开始重新制作起来。

这一次,铁拐彻底改变了蔗糖的工艺,只要蔗糖不提前来到这个世上,危险将大大降低。

现在,蔗糖变成了不甜版切糕,蔗糖的方子就无所谓泄露之说,还能大卖!铁拐开心的想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