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诗铭志的关盼盼958(2 / 2)

“自从张公离世,我并非没想到一死相随,只是恐怕若干年之后,人们议论我丈夫重色,竟让爱妾殉身,岂不是玷污了他的清名,这才含恨偷生至今!”

说完就放声大哭,然后强忍着悲痛,依白居易的诗韵和了一首七言绝句:

自守空楼敛恨眉,形同春后牡丹枝。

舍人不会人深意,讶道泉台不相随。

在张仲素离开以后,关盼盼就开始绝食,十天之后,终于香消玉殒。

在后世,明代一个名叫陈彦之的人据此写了一首诗说:“仆射新阡狐兔游,美人犹在水边楼。乐天才思如春雨,断送残花一夜休。”直接把逼死关盼盼的罪名加在白居易的头上。这个故事就慢慢地流传开来。

再来看盼盼的这首诗,诗中称白居易为“舍人”。按照宋明笔记的说法,这首诗应该写于元和十年,但是白居易担任中书舍人是在长庆元年(821年),也就是说在写这首诗的六年之后。如果这真是关盼盼的作品,她又怎会知道白居易在五六年之后会做中书舍人呢?可见,这是后人的编造之作。当然了,这也是我个人分析过后的看法,大家也可以不用在意。

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呢?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关盼盼带着自己的决绝自杀,也让世间少了一个谜女子。白居易听说此事之后,十分内疚,托多方相助,将关盼盼遗体安葬置张愔墓的旁边,以做补偿。

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知错能改,自然是好的,但在关盼盼一事上,白居易确实多管闲事,逼人太甚。

关盼盼也是死于扼杀过阮玲玉的那四个字———人言可畏。随着时代的发展,女人已经越来越不惧流言袭击,我走我的路,让白居易说去。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