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之变的真相令人细思极恐(三)867(1 / 2)

大家想一下,因为粮仓就在军官掌控下。

他们想贪污,是按兵员实数领粮,然后克扣士兵口粮……

还是,多报士兵数据,多领一些粮食?

这两条方法,他们会选哪一条?

很显然——

将领要是让手下吃不饱……

大家都是世代当兵的,将领不怕上了战场,后背射来冷箭吗?

也就是说,只要粮仓的管辖权在军户手上,就算贪污,他们也会保证军户的正常口粮需求。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要皇帝招呼一声,当兵的当场就会打开粮仓,背上粮食,去皇帝身边。

既然粮仓被拿走,文人集团又布置了这么大一张天罗地网。

将领想贪污,就只能在口粮上做手脚。

更别说——文人稍微拖延几天,拿不到粮食的士兵……

他不跑路,难道等着饿死吗?

这就是66万士兵,忽然逃亡的原因!

这可是杀局中布局最早、谋划最深、刀子最狠的一招!

当然,这个杀招不一定是针对朱祁镇的。

但是——必然是针对朱家皇帝的!

——自此以后,只要朱家皇帝不听话,粮食就发不到位。

粮食发不到位,军官就只有克扣口粮,士兵就只有逃亡……

士兵逃亡,边防不足,外敌就要侵犯。

外敌来犯,皇帝就要掏钱……

死循环!

欧耶!

完美!

自此以后,皇帝就只能和咱们掰腕子了,再也无法惦记咱们的海外领地。

多好!

又能安心挣大钱了!

到了后来,又出了个小皇帝,有个牛人,玩了一手更狠的。

自此以后,文人集团捏着皇帝的粮仓,皇帝却只能掏出真金白银,交给兵部。

兵部找人分包,再从文人集团手上,将粮库里的粮食买回来,发给当兵的。

完事,各部还要“照例漂没”……

这是懂工程的。

总包、二包、三包……八九十来包……

而这条规矩是谁定的?

张居正时期的文人集团!

大明以前是收实物税,也就是直接收粮食。

张居正改革后,老百姓需要先找士绅卖粮换钱,再拿钱给官府交税;

皇帝还要拿着钱,再从士绅手上换成粮。

这一手狠啊!

不但吃了上家吃下家,更是里里外外、倒倒腾腾,前后左右吃了个十几遍!

自此起,大明原本存粮足够全国吃三年——变成了一粒粮也没有了!

张居正改革,站在百姓角度上,天下乌鸦照样黑。

士绅收粮,压价是正常操作。

小吏收税,刁难是正常过程。

站在国家角度上,这是亡国之策。

那要是站在士绅角度上,那这可就是仁政了。

屁股不同,看待问题的答案,是绝对不一样的。

所有的分析啊,就看你站在谁的那一边……

比如——他们前段时间,遍布抖音的舆论:狼犯错,不能限制狼崽子当官……

屁股坐对,绝对正确。

……

这么多证据,已经讲的很清楚了。

三杨拿走粮仓——就是为了图谋控制皇权!

明英宗不听话,那就成了削弱朱祁镇对军权掌控能力的最佳手段!

因为——军户管理粮仓,只需要朱祁镇一份诏书,大军就能立刻出发!

土木堡之前,石亨这个将领,敢跟三杨对着干。

他怎么这么有胆?

就因为他有粮,文臣无法拿捏武将! 土木堡之后,将领就成了文人集团的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