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隋朝军队还曾攻下琉球开展大屠杀388(2 / 2)

契丹本是依附突厥的,所以对突厥骑兵并没有多少猜忌防范之心。韦云起率军进入契丹境内后让突厥兵士诈称他们是借道去柳城(今辽宁朝阳南)与高丽人做交易,并严令有敢泄露营中有隋使者斩。契丹人不加防备,韦云起率领突厥军前进到距契丹营地一百里的地方又假装转向南方以蒙蔽契丹人。夜里又率军折了回来继续向契丹营地进发。离契丹营地只有五十里的地方韦云起命令部队结阵而宿。天刚刚微亮,契丹还处在梦乡之中。韦云起命令二万骑兵一起急驰突然向契丹大营发起进攻。结果可想而知,战果辉煌。“尽获其男女四万口,女子及畜产以半赐突厥,余将入朝,男子皆杀之。”契丹人从此对隋朝服服帖帖,朝贡不断。

韦云起把俘获的契丹女人和畜产的一半赏赐给突厥人,把其余“胜利品”都带回隋朝。隋炀帝闻讯后大喜,召集百官高兴的说:“云起用突厥而平契丹,行师奇谲,才兼文武,又立朝謇谔,朕今亲自(推)举之。”韦云起被升任为治书侍御史。

韦云起孤身一人前往突厥借兵两万并运用计谋击溃契丹人,堪称有勇有谋。这样的将领与事迹在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炀帝杨广只派一人,就取得俘获敌人四万人的辉煌战果。用突厥人打败契丹人,把中国“以胡制胡”的战略方针发展到极致。

四、震服伊吾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冬季,隋炀帝授右翊卫将军薛世雄为王门道行军大将,命他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一座伊吾城,并派吏部侍郎裴世矩共同前往经略。薛世雄乃大隋名将,凡所行军破敌之处,秋毫无犯,深得炀帝喜爱。炀帝曾夸奖他:“世雄廉正节概,有古人之风。”

薛世雄与突厥的启民可汗约定联合集兵进攻伊吾国(今哈密地区)。薛世雄率军出玉门后,启民可汗因顾失约没有到。薛世雄将军并没有退缩而是毅然决定孤军穿越茫茫沙漠直捣伊吾国,此时正值冬季西北地区正处在天气恶劣风沙猖狂之时。薛世雄进兵神速,势如天降。伊吾人根本就没想到隋军能来,所以都没做防备。当听说薛世雄率军已越过沙漠,兵临城下之时。伊吾人惊恐万分,不得不请求投降。薛世雄震服伊吾后,就在汉代旧伊吾城东筑了一座新城号“新伊吾”,裴世矩告谕西域诸国:“天子为蕃人交易悬远,所以(筑)城耳。”薛世雄命银青光禄大夫王威率领一千多名士兵戍守伊吾屯垦戍边。然后率军班师回朝。炀帝大悦,薛世雄因功进位为正议大夫,并赐物二千段。

隋朝在伊吾国设立了伊吾郡和柔远镇,薛世雄兴建的“新伊吾城”成为隋朝控制东西交通要道上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

五、殖民吐谷浑

吐谷浑比突厥人文明一些,处在半游牧半定居阶段。其首都在青海湖西四十五里的伏俟城。控制着丝绸南路河西走廊主干线青海道,此路是当时连结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最长的陆路交通干线。吐谷浑人还占据着西秦故地。

隋炀帝要畅通丝绸之路深知占据吐谷浑之地的重要性。公元607年(大业三年)派遣吏部侍郎裴世矩引致高昌王麴伯雅及伊吾吐屯设等入朝,炀帝亲自与他们积极策划打击共同西域贸易的竞争者吐谷浑。

公元608年(大业四年),隋炀帝再次运用“以胡制胡”之战略,派裴世矩游说铁勒诸部,使他们攻击吐谷浑,吐谷浑被突袭而大败。吐谷浑可汗伏允向东逃走,逃入西平境内,遣使向隋朝请降求救。炀帝派遣安德王雄领兵出浇河,许国公大隋名将总领军事的宇文述率军出西平“应降”。宇文述率军浩浩荡荡的抵达临羌城,吐谷浑可汗伏允面对隋朝大军心惊胆战不敢投降,率领残部向西逃窜,宇文述统领鹰扬郎将梁元礼、张峻、崔师等引兵追击,接连攻下曼头、赤水两座城,斩三千余级,俘获吐谷浑王公以下二百人,虏男女四千口而回师。

公元609年(大业五年),炀帝亲征吐谷浑,命银青光禄大夫刘权率军出伊吾道,与吐谷浑军相遇,吐谷浑人被痛击狼狈逃跑。隋军追至青海,虏获千余人,乘胜攻下吐谷浑国都伏俟城。炀帝又命令刘权率军继续攻占吐谷浑人曼头、赤水两座重要城池,吐谷浑可汗伏允南奔雪山,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里。吐谷浑东西四千里,南北二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皆为隋有。炀帝在吐谷浑故地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炀帝命令把隋朝天下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并发西方诸郡运粮以供给之。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此时大隋在炀帝的统治下达到极盛。《资治通鉴》说:“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隋炀帝的此次亲征,彻底的征服、占领了吐谷浑。彻底的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震服了西域各国,从此西域各国对中国朝贡不断。隋书赞曰:“竟破吐谷浑,拓地数千里,并遣兵戍之。每岁委输巨亿万计,诸蕃慑惧,朝贡相续。”

现在世人要更多改变对于隋炀帝的误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