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信你个大鬼头,内第一人才对124(1 / 2)

村里的乡亲们很快就聚集在了打谷场,抬头看去,都是窜动的人头,乌泱泱的,大队长看着人都到齐的差不多了。

吹响了挂在脖子上的铁哨子,伴随三声响亮的哨子声,沸腾的人群逐渐的安静了来。

大家伙儿静静的在原地站着,抬起头,看着大队长。

眼里充斥着光芒。

“我看各家各户的人员都已经到的差不多了。别的啰嗦话,我就不多强调了。

你们都知道,每年夏收和秋收对我们多重要。

前几个月,咱们的辛苦就看这几天了,再苦再累,大家这几日,都得咬紧牙坚持下去。

咱们得赶在下暴雨之前,把地里面的粮食都给收上来。

只要能把这地里面的粮食收上来,咱今年夏天就能填饱肚子!”

“接下来我说一下,今年的工作安排。还是跟往年一样。

分成各个劳动小组,村里上了的老人,还有年幼的孩子,就负责在打谷场翻晒稻谷。

其他人都下到地里,嗷嗷干!女同志负责在地里收割稻谷和打包,男同志负责挑和运。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先把小麦收完,我们再去苞米地掰苞米。

活干好的有奖励,但没干好,咱可是有惩罚的。

今年干的又快又好的劳动小组,每人奖励五块钱,十斤粮食。

相反的,干的最差劲儿的小组,什么奖励也没有,每天还得去食堂洗锅碗瓢盆。

咱们今年还是跟往年一样,队里的食堂供你们一顿午饭,大家伙就节省了回家做饭的时间。

这去食堂的人员,由各组的组长一起商量,干点活儿,临近中午了就到大队食堂去帮厨。

大家伙儿都听明白了吗。听明白,准备拿家伙,干活儿!”大队长这话一出,变相的激励大家伙儿。

“妈耶,大队长怎么这么大方了?一人奖励五块。

我的天啊,这两个月的柴米油盐就有着落了。”

“咱们得努力点,孙大娘,你可得带好头啊。这劳动小组,一定得是我们的!”

“话别说的这么满,我们二组,那也不是吃素的。”

一下子就有竞争那味儿了,这把火算是点起来了。

“知青院的知青,留一下。我有话跟你们说。”

村里人都陆陆续续的领镰刀开始下地去割麦子了。

“把你们留下来,是有好事要跟你们说。

不管是老知青还是新知青都参与这次的考核。

夏收表现的好的,后续就让你们去大队里面的学堂教孩子们读书。

以后地里面的活你们也就不用干了,去学堂的知青,每个月大队会给你们发粮食还会给你们三块钱。

机会给你们了,看你们自己怎么把握。话说完了,下地干活儿去吧。”大队长说完,就大步离开了。

地里活多,不能耽搁一点时间。

剩下一群知青大眼瞪小眼。

“还有这种好事儿?我去,那必须得撸起袖子加油干啊。

只要咱这几天表现的好,以后都不会用再来地里面了。

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儿的大好事儿啊。”

旁边新来的知青不陌生,也是他们认识的,两个女同志三个男同志。

徐静雅、马冬梅、安徽侯魁、宋轩明,还有一个新人,赵得顺,年纪是他们中最小的,才十五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