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要有皇帝的样子136(1 / 2)

用魔法打败魔法,经洪兴这么一闹,这些大臣再也没人敢提这事了。

洪兴这个骚操作,顺利帮太子渡过了难关,也让太子监国之事再无压力。

他终于可以安安心心地和钟洵搞研究了。

这次的研发对象,是洪兴期待已久的蒸汽轮船。

这玩意儿搞好了,以后南下诸国就可以事半功倍。

可尽管有了研发火车的丰富经验,蒸汽轮船的研发难度还是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明这些年的造船技术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特别是郑成功到处做海上贸易,吸收了不少外国船只的先进理念,让大明的船舶业非常发达。

但无论这船造的再大再高,有一个问题始终横亘在他们面前。

这个问题不解决,船再大也是活靶子。

——动力问题。

中国古代包括整个世界,在蒸汽机发明出来之前,船的动力主要分为两种。

人力和自然力。

人力指的是依靠人力来驱动船只航行,主要有水手划船,如果遇到狭窄湍急的水域,还得依靠纤(qiàn)夫拉船。

那首著名的歌《纤夫的爱》里唱道“妹妹你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恩恩爱爱,纤绳荡悠悠”。

描述的就是纤夫在岸上拉船,荡悠悠的纤绳对面,是坐在船头满脸通红的姑娘。

有意思的是,纤夫是一种古老的职业,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之家,靠出卖体力为生。

因此他们身上几乎是没有衣物的。

所以现在回过头来听《纤夫的爱》这首歌,这画面感……

自然力,指的主要是风力。

这时候的船只,只要是稍大一点的,都会有风帆。

起风的时候,拉起风帆,在风的吹拂之下,带动船只向前航行。

这两种动力方式太过于依赖人力和风力。

人力还好,百公里耗油几碗大米饭就行,划不动了换一批,二十四小时三班倒没问题。

风力可不跟你讲道理,它不会乖乖的听你的话,你叫它往哪刮它就往哪刮。

它就像一个任性的小孩,一下大一下小,一下东一下西,你得随时关注着它的走位,调整风帆的方向。

这样的动力方式推进效率很低。

如果要南下诸国的话,这套传统的动力系统肯定不能满足洪兴的需要,也给不了当地的土著人多大的震撼,威慑力不够。

当今之世,唯有冒着白烟的蒸汽船才是王道。

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按照钟洵最初的设想,把蒸汽机安装在船上之后,再在船两侧安装两个大型水车状轮盘拨水前进就行。

这是传统的造船方式,安装两个水轮代替船桨就行。

钟洵能想到的,在真正的历史上,老外也想到了,他们还给这样造出来的船取了名字,叫外轮船。

这便是轮船一词的由来。

但是这样的船有一个弊端,他的转向还得重新依靠外力。

这就严重影响了船只的航行速度。

洪兴摇了摇头,要干就干脆一步到位,直接跳过轮船这一阶段,研发推进力更大的螺旋桨轮船。

钟洵已经习惯了皇上这天马行空的想象,所以当洪兴提出来螺旋桨轮船的想法之后,钟洵想都没想就埋头搞研究去了。

大明此时的船只主要以木船为主,但要想搞蒸汽轮船,用木船做船身隐患非常大,而且不耐用。

还等什么,上坚船利炮!

洪兴出创意,钟洵以及他的研发小组画图设计,天津机械制造局负责生产。

蒸汽轮船的研发难度比火车要难好几倍。

钟洵的团队先在木船上用小一点的蒸汽机做实验。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循环往复。

蒸汽机安装在木船上面,一启动就发现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