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太子的危机132(1 / 2)

回来之后照例要检查一下太子这段时间监国的作业。

土豆在第一轮小规模种植之后,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果。

太子于是因地制宜,在全国大规模种植土豆,粮食问题得到了缓解。

蒸汽机的研发和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据说钟洵已经开始在捣鼓蒸汽火车和蒸汽轮船了,结果拭目以待。

北面的蒙古回归之后,在察珲多尔济的管理之下,终于过上了幸福安稳的小日子。

罗刹国也没有继续南下骚扰大明,反而还和大明做起了生意。

尚之信边境问题搞得不错,受到了太子的嘉奖。

至于西北面的和硕特部落、叶尔羌部落和准噶尔部落也比较老实,并没有搞什么大的动作。

太子也自作主张地向他们伸出了橄榄枝。

除了准噶尔部落没什么反应之外,其余两个部落都愿意和大明交好。

整个大明境内四海升平,百姓安乐,这让洪兴很欣慰。

但是,在翻阅奏折的时候,洪兴发现了一份看似很不起眼的奏折。

上面的内容看得洪兴恨不得当场掀桌子。

因为又有人说太子谋反的事。

这次的奏折写的还挺有水平,说太子在监国期间常常自比唐太宗。

唐太宗是一代雄主,很多人都非常佩服他。

但是很少有人敢跟他相比,特别是太子。

众所周知,李世民干了一件非常不光彩的事情,杀兄弑父。

你敢自比唐太宗,你是要干嘛?

洪兴对这类事情非常反感,这些文臣打仗的时候离间君臣,和平的时候离间父子,真是吃饱了没事干,唯恐天下不乱。

写这封奏折的,是一个叫陈存礼的人,是一名普通的御史。

御史隶属于都察院,看名字就知道属于监察系统。

普通御史的职位不算高,是正七品官,但是权利却空前大。

国家之事,上到皇帝娶媳妇,太子出阁,皇家祭祀,下到对外出征、开科取士等等他们都有权利来说两句。

洪兴立即把太子朱慈煊叫来,让他好好解释一下。

朱慈煊看完这封奏折,吓得血液都快凝固了。

给他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自比李世民,很显然是有人要搞他。

但面对自己的皇帝老爹,他只能哭着喊冤。

“父皇,儿臣不敢,也从未有过不臣之心啊!”

知子莫若父,洪兴自然知道是有人诬陷太子。

洪兴最关心的是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诬陷太子对谁最有利?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究竟隐藏着什么?

“行了行了,别在这哭哭啼啼的,堂堂一太子,成何体统!你给朕说说这个陈存礼是什么情况?”

太子也不知道这个陈存礼是什么来头。

洪兴知道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百因必有果。

于是就问朱慈煊,在监国期间有没有处理过一些棘手的事。

太子回想了一下,确实有一件事,让他颇有压力。

于是,一个熟悉的名字浮上水面。

——李来亨。

洪兴去扶桑之后,有人上奏弹劾李来亨专横跋扈,骄奢淫逸,纵容他的侄子李虎在外面为非作歹,强抢民女,侵占良田。

李来亨是他老爹手下的名将,出了这档子事,朱慈煊也不敢随便动他,只是象征性地批评了他几句,此事也就这么不清不楚的过了。

但李来亨似乎对太子的批评很不爽。

返回